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丨文并图
使用时灯光变亮,离开时变暗;空间布局、厕位数量、蹲位座位、有人无人等一目了然;超过一定浓度排风系统自动启动;如厕20分钟不出来会出现报警提醒;厕纸免费,洗手池自动感应;未来冲水量根据液体浓度和水压大小控制……这样的智能公厕,就出现在我大闵行!
1119世界公厕日,记者见识了闵行首批建成对外开放的两座智能公厕,年底前全区共将建成14座这样的公厕。区市容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环保、绿化、智能的理念将贯穿闵行“厕所革命”全过程,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闵行将全面提升全区公厕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智能公厕有多智能?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新虹街道见识了一番。走进华翔路苏虹路口的一座公厕,干净整洁,绿植美化,洗手感应,厕纸免费,是必备,最吸引人的是墙壁上的显示屏,空间布局、空位和数量一目了然,还有如厕者进去后的时间,“考虑到安全,比如老人,进去后时间太长,会考虑是不是晕倒,15分钟或20分钟都可通过系统调整”,管理员告诉记者;如厕时如有身体不适,冲水按钮旁边有个求助按钮。
更智能的是:为保证下一位如厕者用到干净的卫生间,每扇门打开时,墙壁上的感应器就会发出指令,自动冲水一次。在其第三卫生间内,配有儿童马桶、高低洗手池,无障碍马桶、幼儿安全座椅及婴幼儿功能折叠板等。因地处进博周边区域,这座公厕还吸纳了 石库门造型等老上海元素。
绿植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
“排风系统尽量使用自然风,安装了氨气浓度检测仪,达一定浓度时会自动启动排风,如厕者离开后继续运行几十秒后自动关闭”,相关技术人员称。在 申滨南路建虹路的另一座智能公厕,每扇门上都有蹲位或座位以及有人或无人的显示,“跟飞机上的差不错,大家可根据习惯选择”。在男女蹲位配比上,两座公厕无一例外,至少达到了1:2。
这两座位于进博会核心保障区内的公厕,也是全区首批智能公厕。区市容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共大修固定公厕25座、新建固定公厕3座、新建可移动公厕2座、新建整体组装公厕13座,一类公厕通过改建,均设置第三卫生间,二类视环境条件和需要设置,并逐步调整男女厕位比例。
同时对涉及儿童安全和方便儿童的婴幼儿安全椅、低位小便斗、低位洗手盆、儿童马桶及特殊人群附属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设备 在细节上改进,提高其便利性、使用率和如厕保障能力。
14座智能公厕年底前竣工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闵行区的“厕所革命”在保证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减少等候时间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按 节能、环保、绿化、智能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努力打造一批环保智慧公厕13座, 它们主要设置于公共绿地,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40平方米。
目前已建成新虹街道、古美路街道及虹桥镇的3座(不含其中新虹一座的非整体组装式),其余10座在积极推进实施过程中,计划2018年底前全部完工,来看下它们的 具体分布、建筑面积和进展。
“公厕是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区市容环卫中心相关负责人称,智能公厕是与上海作为国际都市匹配的必然要求, 更重要的是它要人性化,接下来会继续探索和完善这套系统,比如“根据液体浓度和抽水压力来控制水量,做到生态环保”; 这13座公厕为整体组装公厕,所有组成均在工厂里制造加工,减少了施工噪音影响,也体现生态环保。
免费提供厕纸考验文明
公厕免费提供厕纸,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不过少数人“顺手牵纸”,也经常被人诟病。记者获悉,目前全区229座环卫公厕中已有103座实行免费提供厕纸,年底前还有33座公厕将陆续实行免费提供厕纸。这些公厕提供厕纸,有的直接放在厕卫间,有的在门厅,极个别的需问管理员索要,“运作下来情况良好,也有少数用厕者会把厕纸带回去”,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称, 全区公厕还将加快推广免费提供厕纸的范围,未来将引进无须关注的扫码取纸,免费使用,不过每天只能扫5次。
区市容环卫部门说,在强化公厕日常保洁责任和保洁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提供洗手液等便民服务,不断充实便民服务箱物品,增设一次性雨衣、湿纸巾、卫生巾等;环境提升方面,通过合理布置绿植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效果,给如厕人带来清新愉悦;结合周边市民需求和区域实际,在部分公厕进一步延长开放时间, 目前全区共有3座公厕24小时开放,18座公厕延长了开放时间。
另外他们将继续探索全区公厕的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全区公厕的保洁员考勤、厕位管理、人流量统计、异味检测、用水用电等智能管理,同时引进“互联网 ”理念,建立相应的手机app平台,加快打通如厕“最后一公里”,为提升全区公厕精细化管理提供强信息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