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青浦练塘镇金前村金田路428号的“可·美术馆”今年5月开馆,是全市首家乡村美术馆。青浦练塘是全国有名的“茭白之乡”,“可·美术馆”门前的农田就是茭白田。练塘艺术计划第二回“田字旁”在可·美术馆正式开展,并从 11月17日一直持续至2019年3月10日。
“10月和11月份上海的艺术圈是沸腾了。不同的展览有几十个,可所有沸腾的现象都发生在了中心城区这个锅里。” 艺术总监李小山谈及办展初衷时表示:“可在这个锅以外,却感觉不到这个锅的温度。在中心城区以外,艺术的辐射力和共享性还是有一个问号的。”
此次展览项目共邀请了22位/组艺术家参与,分别从理想与现实对可美术馆的“田字旁”展览主题进行回应。继续探讨乡村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和“田”字旁边美术馆的各种可能性,再一次明确“最美乡村美术馆”的定位。
田野间、屋顶上、马路边甚至水沟中,都会见到22位艺术家的作品。该展览通过两个角度来阐释可美术馆被田野包裹的特殊属性,第一个角度通过邀请9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江南的地域出发,通过作品对美丽乡村进行美学性表达。第二个角度则通过邀请13位/组艺术家通过在可美术馆的短期驻留与在地创作对练塘当代的人文、历史、地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与表达。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从理想与现实对可美术馆的“田字旁”展览主题进行回应。借助可美术馆的地域宽度与周围环境,本次展览艺术家的作品不局限在美术馆的院墙之内和展厅之内。
策展人林书传表示:“田无论作为偏旁部首,他都可以形成一个联想和可能性。我作为策展人,想将这个问题抛给艺术家和村民,请他们来到这个优美的乡村美术馆中制造一些可能性。”
艺术家黄颖的绘画装置《考古》通过一块块砖石,以历史与现代的话题, 探讨传统文化为今天的人们所遗留的财产。赵勤的综合材料作品《问答题》通过利用报纸、煤尘、建筑灰尘和工业色精所拼出的巨大宣语向观众发问“谁是昨日的制造者,谁是今朝的弄潮儿,谁是未来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