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基层康复服务站专业化指导市民无障碍出行
2018-11-20 13:58:59发布40次查看
邢师傅家住金海社区,腿脚不便的老毛病已经跟了他16年,自从金海社区康复站开设后,他每周都会坐着轮椅来找康复站的医生针灸,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肢体坏死。今年年初至10月25日,奉贤新建了15家基层康复服务站,已经服务定期患者49人、不定期患者千余人次。
寻找康复人群“痛点”
建立基层康复站前,区残联了解到,在其他区县,由于选址不当、出行不便、康复服务不专业等等,存在残疾群体不愿意使用康复站的现象。去年,区残联在青村镇姚家村率先试点建设村级康复站,寻找康复群体的真正“痛点”,为村内脑梗、偏瘫人员以及辖区内需要康复训练的村(居)民进行各类肢体器械康复训练。
“电话打了就有几百通,”区残联朱娜介绍,除了试点建设康复站,为了确认残疾康复群体的真实想法,他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康复站有无障碍出行,是让康复患者走出家门的第一步。”调研人员发现,将康复站开设在村卫生室边,可以借助专业卫生服务吸引康复患者的关注和支持。最终,确定在全区开设15家康复站点,选址在卫生室附近,形成服务共同体。
专业指导发挥康复功效
建成后的康复站配备有24种专业康复器材,如空气压力波、易站椅、理疗床等等,在每周的一、三、五向康复患者开放。在开放日,每家康复站都有专业的康复指导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训练服务。邢师傅早些年动了胸五硬脊膜动脉瘤的手术,时常会感到腿冷。前来康复训练后,不仅能享受医生的专业针灸服务,还有志愿者帮助他准确使用康复器械,康复站同时为他建立了个人档案,记载康复记录。
有着胯关节老毛病的朱林芳阿婆,原本习惯用小区内的踏步机锻炼,但是由于器材不专业,也没有专人指导,康复效果总是不理想。康复站建成后,区残联打电话通知她可以到新地方试试,“这里专业又安全,现在我都不去小花园了。”记者了解到,除了残疾朋友,康复站同样也为有康复需求的普通市民服务。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