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扎根于中国农村,它以乡愁为基因、乡情为纽带、乡贤为楷模、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中兴镇大力发展乡贤文化,培育乡贤精神,将乡贤文化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聚起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读书社建党支部 轩香读书社在中兴镇家喻户晓,在崇明也是小有名气。最近,这个由当地乡贤发起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群文团队,与该镇墨韵书画社建立了联合党支部。一个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的群众团体为什么要建立党支部?读书社创始人之一、联合党支部书记何妙祥道出了原委。 何妙祥是中兴镇的乡贤,也是瀛洲好乡贤之一,多年前,他在家中专门辟出一个客厅,供乡邻喝茶聊天交友,增进感情增长见识。时间久了,客厅成了茶馆,乡亲们早上来喝茶拉家常,接着下下棋,傍晚散去,一天过得倒也自在。但这并非何妙祥的初衷。作为一名退休党员,他意识到长此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找镇党委商量对策,如何既保留乡情又帮助乡邻进步、提升乡风文明? 组建读书社,凝聚一批人,带动更多人。2013年,何妙祥、陆祖尧等发起成立了轩香读书社。在镇党委指导支持下,读书社除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外,还有传统文化、健康、时事等讲座,书法、绘画、盆景等兴趣小组,创办《三叶草》期刊,与多个村组成学习联盟,一时间门庭若市。现在的读书社,不仅仍有茶香,还有浓浓书香和墨香。从党员到群众,越来越多人被吸引,加入其中,读书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扩大。 “党始终是我们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坚强的力量。”何妙祥等人感到,这些年来,读书社办得红火,受到群众欢迎,离不开镇党委的关心指导支持,如能在读书社建立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读书社一定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能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这事儿最近办成了,党员、群众都拥护。 乡亲见贤思齐 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通过精心计算,在一颗干旱的星球上利用自制的种子和肥料,种起一片菜地,解决了在火星上的生存难题。而远在5760万公里的地球上,也有一名“科学家”三十年潜心研究花菜制种,让一粒小小的花菜种子走出崇明,遍及中国,甚至飞出地球,随神舟十号飞向了外太空。他就是黄成超,上海崇明花菜研发中心主任,中兴镇乡贤。 许多菜农一清早就排队买黄成超的花菜种子,因为用他研制的种子种出来的花菜不仅产量比普通花菜高出一倍多,品质也更好,这就意味着种菜的收入会增加不少。 最近几年,黄成超随其他乡贤一起,参加镇上组织的座谈会、报告会。与乡亲们面对面交流,黄成超倍感亲切,原本不善言辞的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农民种出更多更好的菜。在场的有熟悉他的也有不认识他的,都被他的这颗赤子之心深深打动。 中兴镇还有不少像黄成超这样的乡贤。在镇乡贤展示馆里,陈列着31位中兴镇先贤与今贤的事迹,供村民学习。不仅如此,中兴镇还鼓励各村居对本村居的先贤、今贤和新乡贤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挖掘,群众认识了更多身边的好人,学身边的典型,见贤思齐。 随着乡贤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乡贤带我读好书、做好人”“乡贤带我品家训、树家风”“与乡贤共话生态”等活动在群众中蓬勃开展,亮家风家训、参与社会公益、践行文明正成为中兴镇的一种文明风尚。 贤文化育人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目标是宏伟的,要实现它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这两项工作来说,如今在崇明已是家喻户晓。中兴镇也不例外。由陆祖尧等新乡贤领衔的宣讲组,常常举办生态文明课堂宣讲活动,深入村居、企业、机关,宣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岛建设。他们还以“学乡贤、做表率、助力生态岛建设”为主题,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垃圾分类、爱水护河、爱绿护绿等志愿服务队,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中兴镇始终坚持把引导乡贤回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发展和弘扬乡贤文化的目标。何其荣老娘舅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调解纠纷成功率达到98%,已成为群众信任支持的品牌项目;学乡贤积极分子作为志愿者骨干,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并组建巡访团,充当啄木鸟,对全镇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督促和整改。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是乡贤应尽的责任。中兴镇充分发挥在外乡贤的经济、人脉优势,为家乡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招商引企,反哺桑梓。目前,通过乡贤牵线搭桥,引进了5家企业,实现税收2500万元。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在乡贤们的带动下,中兴镇还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再到学校、村居,处处活跃着党员、乡贤带领群众一起学十九大精神的身影。“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局,提升乡村生态文明”成为中兴镇党员群众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