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首座无性别公厕运行两年如厕12万人次 ,异性“公厕”渐被接受,but暂无推广计划
2018-11-20 0:00:00发布67次查看
今天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厕所日。周到君回访2年多前开始运行的魔都首座无性别公厕——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公厕。公厕管理员支师傅说,厕所运行2年来大约已经“迎来”了12万人次如厕,“当初男女在同一个厕所间不同厕位上厕所都觉得尴尬,特别是推门出来一个异性,很多人会愣一下以为走错了厕间,现在常来的基本都习惯了,只有第一次上这个厕所的人还会觉得有些不适。”不过,市市容环卫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暂无推广无性别公厕的计划,申城无性别公厕依然保持在两座,分别位于浦东和黄浦。
首座无性别公厕:客流量不算大
今天上午11点,周到君来到位于浦东张家浜滨河绿地内的魔都首座无性别公厕。由于地理位置不处闹市区,这个厕所的客流不算大。管理间内,支师傅正在值守。
若不是周到君提起,支师傅都差点忘了今天是世界厕所日,2016年世界厕所日前夕,这座厕所建成开放,由于是魔都首座无性别公厕,一时间引来很多媒体报道和群众围观。支师傅说,“直到现在,也有一些退休的老人,闲来无事,会特地乘车过来看看报纸上报道过的这座无性别公厕,每个礼拜总会碰到一两个这样特地过来看的人。”
公厕的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着如厕的累计人数。不过,支师傅说,这个数字不准确,因为电子显示屏坏了进行过维修,目前总的使用量应该在12万人次左右。周到君粗略一下,也就是日均150人次。“夏天人多一点,特别是早晚在绿地里遛弯散步的人,像现在这种天气,一天也就五六十人。”支师傅说道。
异性尴尬?隐私?熟人已习惯
周到君和支师傅聊了约莫20来分钟,才有一名男性前来上厕所,头也不抬就进了厕间。“这种一看就是常来这个厕所上厕所的,知道这是个无性别厕所,只要厕位上方显示‘无人’,就可以进去了。”支师傅说,来这个厕所上厕所的以周边居民居多,现在他们也都习惯了,前面开门出来一个异性,不会感到尴尬,但也还有一些人是第一次来这个厕所,往往就会愣一下,“这时候我会跟他解释一下,这是无性别公厕。”
的确,去年世界厕所日,周到君也曾来采访。一名女性看到一名男性从厕所里出来,立刻就“呆住了”,站在门口不敢进去。周到君提醒之后,那名女性才放心进门。
考虑到隐私保护,这座新建的厕所厕位的门较高,隔板也都是厚实的水泥墙。
无性别公厕暂无推广计划
然而,张家浜滨河绿地公厕的情况并非代表了全部。在黄浦区大林路93号还有另外一座无性别公厕,是本市第二座无性别公厕,于去年年中在原来老公厕的基础上改建成无性别公厕。
由于地处老式居民区、多条地铁线、公交线周边,这座公厕的人流量非常巨大,日均要2000多人次客流,早上如厕高峰时往往要排队。因此,为了缓解排队情况,去年改建时改成了男女通用的无性别公厕。
考虑到隐私保护,公厕的厕位门有2米左右高度,且与地面无缝衔接,男士小便区也装了隔板,“但是,由于这个厕所很小,仅30平方米左右,且对开门的两排厕位之间的通道仅1米多宽,所以运行到现在,还是有部分人士反映,隐私得不到完全保证,对门出来个异性较为尴尬。”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公厕科科长王凯介绍。
正因如此,无性别公厕在上海暂无推广计划,“我们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王凯表示。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