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黄浦实行三方共治 让“要我分”变“我要分”

2018-11-19 15:40:55发布56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三年行动计划吹响垃圾分类减量攻坚战集结号
  黄浦的生活垃圾分类,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短板?今年以来,区绿化市容局通过大调研,深入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摸实情、找问题,梳理出了一张问题清单:
  条块配合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条块之间缺乏很紧密的协同联动,容易产生垃圾分类管理中的空白区域;各成员单位在工作进度上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整体推进。
  收运处置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发展。黄浦由于二元结构明显、人口密度大、地域空间有限等因素,造成区级中转场站、分类车辆停车场地等硬件配套设施落地困难。区域内主要依托小型收运车辆进行驳运,各类垃圾到末端处置点的运距较远,对分类物流体系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垃圾源头分类实效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物业公司对垃圾分类认识不高,未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进行分拣和分类收集存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居民的垃圾分类绿色帐户还存在开卡率不高、活跃度不足、销积分不多等问题。积分活跃小区相对集中在中档住宅区,且数量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黄浦区边调研边梳理,并拿出了一套对策措施,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实效,逐步让单位、百姓从要我分类转变到我要分类。
  为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6月,黄浦出台了《黄浦区垃圾分类减量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7月召开了黄浦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推进大会,8月成立了黄浦区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11月全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带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吹响了垃圾分类减量攻坚战的集结号,将全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同时,全区逐渐构建起政府为主导,市民为主体,专业力量运作的三方共治模式。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三美联动、食品安全城市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强化行业指导,打造垃圾分类黄浦模式。坚持不懈将垃圾分类抓实办好,多措并举攻克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让垃圾分类成为黄浦市民的习惯和共识,使之成为日常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的全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理等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不可偏废。为了能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程全面监管目标,黄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按照条块联动、以块为主原则,坚持管理重心下移,落实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开展日常巡查、指导、督导,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对拒不开展分类及分类长期不到位的单位、居民区物业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而对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小区的分拣员、志愿者、居委和物业公司则做好奖励、宣传工作,发挥好绿色账户的激励作用,调动全区各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要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一方面,黄浦区充分发挥居民区自治作用,通过邻里宣传、自觉维护、相互监督,提升垃圾分类参与度,扩大居民的知晓率,从而提高居民日常分类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与团区委、区妇联联合开展公益活动,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到日常的垃圾分类工作中。通过提供平台和空间,让更多社会力量帮助居民践行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以来,黄浦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动足脑筋。一方面,通过合理布局规划选址,加快垃圾中转、分拣、处置场所建设;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和单位加装小型压站,提高垃圾处理能力;鼓励单位设置垃圾生化处理装置,从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另一方面,区绿化市容部门也在积极配置各类垃圾专用收集运输车辆及配套停车场地,增强垃圾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推进两网融合资源回收点、站建设工作,让垃圾分类软硬件都跟得上。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