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小囡一周岁,称为“期(jī)过”。小囡父母要设宴款待亲友,因为宴席上总要吃圆子、喝酒,所以赴周岁宴叫“吃期过圆子”,或者叫“吃期过酒”。因为崇明乡下地方大,这“期过酒”通常在自家就能解决了,那张灯结彩的热闹程度绝对不逊于婚宴!
“期过酒”当天,父母会为小囡沐浴更衣,穿上精心挑选的周岁服饰,以前大多以红堂堂的唐装为主,图的就是个喜气。现在80后父母与时俱进,唐装已经不时兴了,养女儿的会精心挑选小洋装,打扮成小公主;养儿子的则会选择款式新颖的小西服,装扮成小王子。不过即便服饰在不停翻花样,可外婆的虎头鞋直到现在还依然是亮点被保留下来,因为这里面承载着的是外婆对外甥(女)浓浓的爱!
待小囡梳妆打扮完毕,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在崇明,小囡“期过酒”这样的喜事,通常是需要“告知”老祖宗的,摆上一桌好酒好菜祭奠先人,告知家里添新丁了,祈求宝宝健康成长。这与其说是一种传统沿袭,不如说是崇明人对先人常怀敬重与感恩之心,崇明礼仪之乡由此可见一斑。
崇明小囡周岁生日宴上,“抓周”仪式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亮点。桌上通常会摆上书、钢笔、算盘、秤、葱、玩具、红包等各类物品,任小囡自由选择抓取,以此预测小囡日后的前途、性格、志向和兴趣。小小的“抓周”为的就是讨个好口彩,同时也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期过”自然少不了“期过圆子”。在崇明,虽然有现成的“圆子”可以随时买到,但亲戚朋友难得聚在一起,亲手做“圆子”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嘎嘎讪胡,不一会功夫,一锅子“圆子”就做好了,这时会有专人拿去蒸熟。然后你会发现之前早早打好的桁上铺满了蒸好的圆子,整整齐齐排着队等待大家“检阅”。这时候,想吃的就可以自助了!那边阿姨婶婶们还在忙着做“圆子”,那边小囡们就已经开动了!那现做现吃的美味带着家人亲眷团聚的温暖,感觉超好的,岂是外面卖的现成的能比?
要说这“期过圆子”的长相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长得尖尖的圆子,都是芝麻芯子的。
椭圆形,长长的,一般都是菜芯的,现在日子都过得富裕了,菜芯圆子也进化成了菜肉芯圆子,味道咸咸的,芯子做得好的圆子,一口下去鲜得舌头掉下来。
最后登场的,当然是经典款的豆沙芯圆子,正圆形的,甜甜的红豆磨成细细的沙,白白的面粉裹成圆溜溜的圆子。蒸好的豆沙圆子,皮薄馅多,白里透红,就像做“期过”的小寿星嫩嫩的脸蛋。
话说,80后们小时候最爱跟着大人去吃别人家小囡的“期过酒”了!因为那个年代,除了可以吃到婚宴上会出现的所有美味之外,还可以额外品尝到诱人的奶油蛋糕(平日里那绝对是奢侈品)。在那个年代,对于吃货来讲,遇上吃“期过酒”绝对是人生乐事!吃着美味的蛋糕,看着小囡“抓周”,感受着大家其乐融融的氛围,那真是极好的!
过去,80后无法做主自己的“期过酒”,转眼到了80后自己孩子做“期过”了。现如今条件好了,80后自己的宝贝小囡的“期过酒”可以任由他们发挥了。各类诞生礼、周岁礼也是五花八门,让你挑得眼花缭乱。哎,只能悄悄感慨生不逢时,各种羡慕嫉妒恨,有没有?!
吃吃喝喝,热热闹闹,崇明小囡的“期过酒”,就这样画上了句点。而在这个大家平日里吃得已经越来越好的年代,“期过酒”的魅力更多来源于亲朋好友间难得的相聚与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