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青浦新闻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青浦区全力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2018-11-18 9:00:00发布68次查看

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浦调研时指出:“青浦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拉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近年来,青浦区不忘使命、久久为功,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品牌建设为抓手,产业融合为延伸,积极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努力将青浦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立足生态基础
    提升绿色产品认可度
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也是青浦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必经之路。今年,青浦区加强宣传和政策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生产绿色农产品。
良好的农田环境
聚焦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落实秸秆全面禁烧,完善机械化还田路线,实施投入减量绿色替代,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形成。种植业方面,按照市级化肥使用总量(折纯量) 8.72万吨、农药使用总量0.34万吨的目标,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工程。今年推广有机肥2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万亩次、推广绿色防控1970亩, 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完成二麦秸秆还田0.51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以上。拓展菜壳菜皮、沤制有机肥等资源化利用渠道,推进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重点开展生物菌肥和蚯蚓养殖。
优禾谷农场田貌
聚焦农产品绿色优质供给。按照“以点带面、基品兼顾、先种后养”的原则,推进35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2万亩创建面积的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制定本区推进绿色农产品实施方案,加快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基地补贴力度,重点扶持地产农产品绿色生产,全面推行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提升绿色农产品认证率。今年,青浦区认定创建11家区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认证率从去年的74%提升至85%,认证总量44.89万吨,尤其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青浦区特色优势农产品茭白已申请绿色认证19800余亩,绿色认证再上新台阶,提高至16.32%,位居全市第二。
优禾谷农场秋景
厚植特色优势
    提升品牌美誉度
中国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农业要真正延长生命力,真正走出去走得远,品牌效应不容小觑。青浦是“上海之源”,农耕历史悠久,为了提振传统优势农产品,青浦优先打造四个一即“一粒米、一枚果、一棵菜、一条鱼” 传统特色农业,搭建“淀湖源味”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深入实施“品质、品牌、品种”“三品”战略,引导农民从“价格战”走向“质量战”,农业生产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黄金菇菇伴
“一粒米”,“青浦薄稻米”是青浦区久负盛名的特色稻米,因其谷粒饱满、壳薄、出米率高、米质优良,早在明清时期就奉为朝廷“贡品”。目前,青浦区水稻种植面积12.01万亩,占耕地保有量的45.2%,已建有上海自在青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泖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上海静逸稻米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530余户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2%。全面推进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的“青浦薄稻米”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并进入上海主要商超、企业和社区进行销售。今年,区政府已携手光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以“一粒米”为起点,聚焦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技术、销售渠道、金融保障、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等8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开展持续深入、全面开放的战略合作,共促乡村振兴。
青浦薄稻米
“一枚果”,今年6月,青浦“白鹤草莓”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并在中国临沂草莓大会上斩获金奖4个、银奖4个。青浦区以小草莓做大文章,划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面积0.89万亩,集中在白鹤镇,其中草莓产业规划种植面积将达0.8万亩,着力于探索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途径,加快草莓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园建设,推进种苗和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进一步拓展草莓发展新空间。此外,丰富“白鹤草莓节”内涵,在充分展示草莓文化、创新营销方式上,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媒体推广等多种手段,做好草莓产业的策划、组织和包装,助推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乐等草莓“接二连三”产业蓬勃发展。
白鹤草莓
“一棵菜”,牢牢把握练塘和白鹤2个“蔬菜保护镇”建设契机,集中连片打造现代化标准蔬菜工厂,发挥“练塘茭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荣誉。青浦区目前正与太平洋集团商谈,建立3000亩的单一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度挖掘全产业链附加值,同时推动重固100亩智慧菜园建设,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此外,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等零售生鲜电商,已与本区绿色认证的基地实行产销对接,有效打通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壁垒。
生菜
“一条鱼”,全市21个天然湖泊都在青浦,水面率达到18.56%,但目前全市绿色水产品供应不足1%。青浦区正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从水生态修复、鱼类多样性提升、水乡渔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种养结合”、湖泊生态增殖养护等新模式,努力补齐绿色水产品供给这块短板。此外,今年在青西郊野公园大莲湖先行先试,通过减排减药、水质监测、生产日志记录、投入品管理、增殖放流、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实现水产养殖的过程绿色、产品绿色。同时青浦区还推进七彩神仙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渔业发展转型升级。
土著鱼种源
注重点面结合
    提升产业融合度
青浦区巧借“一城两翼”发展以及大项目布局的东风,注重点面结合、系统推进,探索田园综合体试点,创新多元实践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俯瞰图
规划引领,系统推进。在完成粮食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三区划定的基础上,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农业布局规划和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强化规划的支撑引领。按照青浦不同区域特点,青浦东部以都市绿色休闲农业、青浦中部以农事体验休闲农业、青浦西部地区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通过区域组团和功能协同,串点成链、连线成面构建全域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群,助推青浦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观光农业
    章堰农业科技园 智能联动大棚
百花齐放,渐成气候。青浦区涌现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农业旅游景点景区,如枇杷园、凯博农庄、寻梦园、金龟岛渔村、樟艾居生态农庄、大千庄园、四季百果园、蛙稻米品味园、东方菲尼克斯等,主要分布在“318”国道沿线两侧、青西环淀山湖三镇。至去年底,被命名“世博观光园” 6个、aaa级农业旅游景点4个、全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美丽田园2个、全国十佳农庄”1个、中国最美休闲农庄”1个、国家五星级农业休闲景点2个、国家三星级农业休闲景点3个。形成了一批如草莓节、茭白节、蓝莓文化节等农事节庆,使青浦区的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知晓度和人气逐年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年接待旅游人次160多万,直接营业收入1.6亿元左右,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几千人。休闲农业已成为青浦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之一。
观光农业
    章堰农业科技园 果菜智能生长区
整合资源,示范引领。打造张马村4a级乡村景区建设和田园综合体试点,为全区一三产业联动提供示范样本。围绕“游学张马、寻梦田园”的目标定位,依托“学农基地”和现有农业乐园,丰富村民和游客互动空间,形成“四园一岛”农事旅游格局。2017年共接待人数7.7万人次,2018年至今共接待4.5万人次。“四园一岛”中,400亩的寻梦源,主要形成以花卉种植、婚纱摄影、房车度假等为主导的综合性园区,今年端午节试营业客流量达3万人次。300亩的蓝莓园,以蓝莓为主,辅以苹果、樱桃、软子石榴等有机水果种植,拓展果干、饮品、酱类等深加工链条,融合发展趣味采摘等新型休闲业态。125亩的农情园,主要作为蔬果配送、采摘和中小学学农基地。正在构建500亩的生态文化园,包含虎纹蛙野保基地和仙居杨梅生产加工区。一岛即上海太阳岛国际俱乐部,进一步提档升级,成为集休闲度假、国际商务会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健康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胜地。
张马村寻梦源
青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