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黄丽春、通讯员宋万军、李代友11月15日报道:主题为“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昨天在金山区开幕。论坛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500余名教育界人士参加。
图片说明:论坛现场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旨在总结新时代上海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成果,梳理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方向,交流学习各地典型经验,以共同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体系。
“跨界融合”推动实现“五育并举”
作为论坛内容之一,金山区山阳中学的一堂现场观摩课,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一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毛笔蘸上事先准备好的米汤,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纸干后痕迹全无,老师拿出一瓶碘水轻轻涂在纸上,一行蓝色的字迹慢慢显现,引来现场学生一片称奇。此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化学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色,并介绍当年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曾给鲁迅先生写过一封密信,用的就是米汤。据了解,山阳中学围绕让知识有趣、有用,运用魔术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探究来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同时还用化学韵语、口诀、诗歌、顺口溜来增加课堂语言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图片说明:山阳中学民乐教育(资料图)
作为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山阳中学领衔“艺术育人金山模式”的实践研究,逐步架构起“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培能、以艺促美、以艺养心”的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以“艺术”引领“一育带全育”的融合育人之路。校长蒋水清表示,这些年学校培养了一批融合育人的老师,他们就像教书育人的“全科医生”,用艺术化的教学策略开展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教学,比如让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课文情景中诵读等等,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愉快,因为艺术化的教育最能抓住孩子的心。
图片说明:金山足球精英队勇夺第33届“美国杯”冠军(资料图)
目前,金山全区“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课程系统化建构正不断深化,形成了以兴塔小学为代表的“以球润德、以球促学、以球健体”足球育人体系;以张堰地区学校、钱圩小学为代表的“以棋育德、以棋启智、以棋怡情”棋类育人办学思路;以及以漕泾小学、吕巷小学为代表的以“写一手好字、做一个好人”为目标,融“课堂学习、社团建设、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书法教育体系等。
“五育融合”关键在于“打破打通”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并非孤立,应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要实现“五育融合”育人,关键在于如何打破其边界壁垒、打通内在联系。这是参加本次论坛的各地教育界人士的一致共识。
金山区教育局负责人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认为,融合育人的源动力在于办学体制的破冰,在于打通学校、家庭、社会边界,促进学校内外、体制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近年来金山区在探索中建立起的以“家促会、青体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少年宫联盟、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为代表的新型教育供给、服务平台和协同机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图片说明:金山区学校少年宫联盟成立(资料图)
2016年,金山区教育局、体育局打破行政分割,携手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办公室,整合相关职能、人员,合署办公,统筹协调、指导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将学生体育训练与品德培养、文化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近几年,除学生体质水平获得大幅提升,金山区学生足球、曲棍球、排球、射击等运动队多次在国内外赛场摘金夺银,还形成了跳踢、毽球、打莲湘、舞龙、腰鼓等一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
图片说明:学前教育“一园一品”展示(资料图)
2014年,金山区打通校内外边界,建立了社团组织——家庭教育促进会,并提供注册场地和办公场所,帮助建立《我们的孩子》网站。家促会整合社会和家长资源助力学校发展,还建立了家长驻校制并在全区推广,举行家长开放日、金山家长看教育等活动,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融合育人的局面,也使许多家校矛盾得以化解。
此外,金山区还打通系统内外边界,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合力建设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如今,荣欣书院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学生礼仪教育,山阳田园以龙文化为核心的农业传统生活体验课程,强丰农庄以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中秋诗会,山塘琮璞苑以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传承为核心的青瓷体验和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课程,已成为金山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