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校长、老师,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日,市教委公布了第四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即“双名工程”)名单,包括“高峰计划”“攻关计划”主持人名单及“攻关计划”后备人员名单。快来看看,这些虹口的老师中有你认识的吗?
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
陈寅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化学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化学名师基地副主持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领衔人。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多次获上海市化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曾主编《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化学》《精英化学入门读本》等二十余本教材。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领衔人,带领来自虹口区十多位初高中教师,先后钻研了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多本化学教材,取得丰硕成果。
胡军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理论与实践》《数学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本》《教师用书》《初中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编写;参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初中数学教材宣传册》的审读;主(参)编教学书籍十余册,其中副主编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与案例——36个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故事》获第11届上海图书评奖二等奖。参与中考数学命题工作,任市中考数学阅卷中心组组长多次;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市、区课题或项目的研究,领衔“区域教研活动课程化”研究,在全市产生一定影响;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区(县)深化试点项目实践,领衔研发建立“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区域检测体系,聚焦学习动力,助推区域教学改进。多项研究成果获市、区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9年获上海市园丁奖,2011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2017年获虹口区领军人才称号。连续三届主持了区数学名师工作室、名师基地、培训基地工作,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并辅导了多位教师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
芦秀兰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奖。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成为国家人社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旅游专业品牌示范点。学校多次整合,历经岗位设置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等重大事件,致力于南湖品牌文化的建设,提出“融合融入谋发展,凝心聚力创业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学校是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科教文卫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其成果《中职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管理与学习指导》获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微课引领混合教学体验课堂—中职校本德育微型课程与教学实践》《需求导向标准引领岗位成才—中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
王莉韵
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特级教师,虹口区领军人才,教育硕士,曾担任全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审查工作和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评委。构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可操作性以及具有自身风格和学科特点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所上的品德与社会课,先后获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全国小学思想品德优质课奖;体验式教学课题成果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二等奖,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出版的专著《我和导师毛蓓蕾》获得了第11届上海图书奖二等奖。作为上海市品德与社会德育实训基地和虹口区品德与社会名师基地的主持人,带教了来自于各区县的青年教师。
陈明青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上海市名师基地学员,上海市德育基地学员,虹口区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获上海市思想政治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全国部分省市“聚焦课堂”活动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研究》《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上海师资培训》《虹口教育》等期刊;研究课题获上海市普教所论文评比三等奖;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综合教育》教材、上海高级中学拓展型课程《金融与理财》教材编写;多次参与《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思想政治)》上海市高中成套教材《思想政治》课本及教参、《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审读工作;多次开设市级和区级教师培训课程。参与2016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命题工作、参与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命题工作。
陈永平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从教38年来,一直坚持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突出,指导学生获全国和省市级化学竞赛奖项近100人次,多人进入全国冬令营。所培养学生中有多人已成为部级领导、院士、将军等,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核心领域的领军人才,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提出了“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教育理念,从追求知识传授的高效率走向追求全面育人的高效益。主持了《高中化学促进师生思维互动的教学实践研究》等多项上海教育规划课题,近年来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等报刊杂志上主持专栏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走向化学高效课堂》《高结构设计低结构实施——复兴高级中学从课程到学习的探索》《平思集》等多部专著。“高低结合”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上海,辐射至江、浙、粤、鲁、桂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成效显著。领衔“上海市高中化学名师基地”与“化学学科高地”,五年间培养了一批特色骨干,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受聘于复旦、上师大等高校,担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特约讲师,给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培训,获得一致好评。先后获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上海市特级教师、2014年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2015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7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学第一讲》优秀校长。
周义钦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从教三十五年来,积极探索“创造思维读图法”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以图导学”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近十年来先后主持了3个市级、5个区级课题的实践研究,参与多套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出版《上海考典地理》《一图一地理》《一图一创新》3本专著,在全国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4篇,基本形成“解读学科”学术特色。相关获奖情况如下:2000年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9年获全国部分省市“聚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2017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袁晓东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作为上海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项目领衔人,主持《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材教法研训一体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组织开发了纵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个学段,横跨各个学科的教师研修课程。同时,应用教材教法研修课程开发经验,在区域层面进一步开发了各学科教师研修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研修课程开发经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主题课程开发和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基本流程;编制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网络研修课程方案、课程纲要、课程开发人员遴选办法、课程实施细则等。成果《立足学科团队发展的小学语文研修课程开发》获得上海市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蓉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高级教师,并被列为首批“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教师”培养对象。2009年担任虹口区小学语文教研员,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目前是上海市数字教材学校应用项目小学语文核心研究组组长,虹口区学科培训基地主持人。张老师曾荣获区“园丁奖”、市小语会优秀工作者等荣誉。她出版了专著《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小学阅读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参与编写了《上海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担任统编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配套练习主编。曾主持和参与了多个市级项目,多篇论文发表于市级期刊,并在全国、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她还开设了市级共享课程,担任了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等活动的评审专家。所带领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培养出多名教学骨干,在全国、市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
袁芳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担任班主任、物理教师期间,教育教学成绩优秀,指导学生竞赛获奖几十人次,所带班级获区、市优秀集体。担任物理教研员和管理工作阶段,近七年发表文章在核心期刊近20篇,编写出版《高中物理愉悦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开展课题研究,成为物理学会重点课题,获上海市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市级一、二等奖,参加市物理实验比赛和学术比赛获一、二等奖。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
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校长后备人选名单
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师后备人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