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刷新上海滩的旧记忆!与外滩平行的世界里,藏着一个清新文艺版的北外滩……

2018-11-15 5:29:45发布60次查看

却被它的低调所感动……
这个名叫北外滩的地方,人少而且集魅力、文化历史、美味等等于一身,还可以满足你那颗追求文艺的心。
说到提篮桥,你脑海里的第一反应也许是提篮桥监狱,但提篮桥对于上海来说不只有监狱……
提篮桥,是上海大都市里的典型老城厢,成片的旧城区和石库门,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式公房……
相对于现代化高楼林立的外滩,这里多是老式的住宅和小洋房,可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老上海的风情,也更具烟火气。
这里曾经有一座“提篮桥”,住在河西的人会提着装有香烛、贡品的提篮,来到下海浦东面的下海庙。而这座桥的形状,神似提篮的柄,柄不同于一般的菜篮子,是方形的,因而得名“提篮桥”。
几经变迁,这座提篮桥已经消失在大家的视野内,曾经的提篮桥街道也在今年年初变更为北外滩街道。
曾经下海浦东面的下海庙,位于现在的海门以东、昆明路173号。这座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经历过几度的兴废。
曾经的它,只是下海浦的一座小水神庙,主要是渔民出海打渔时祈求神的保佑。
下海庙是一座佛教修道场,供奉着护海女神妈祖,属于佛道供奉。进入下海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天王殿,中间为大雄宝殿,属于佛教寺庙里的正殿。
庙内还设有吃素斋的云来集素斋馆,在虔诚的三拜九叩后,可以静下心来尝一顿佛系小膳。
除了历史悠久的下海庙,曾经的提篮桥,也是纳粹在德国掌权期间,大批犹太人避难的主要聚点之一。
从地铁12线的提篮桥地铁1号口出来,沿着东北方向的长阳路往前走。可以看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红灰的砖墙,小却令人驻足。
二战时期,在纳粹大举迫害犹太人的时候,欧洲许多国家都对逃亡中的犹太人关上了大门,而上海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愿意接纳犹太难民的避风港湾之一。
从1933到1941年,中国接纳了将近3万犹太难民。上海就接纳了接近2万,而当时的上海也是战乱纷纷,自顾不暇……
他们失去自由、食物殆尽,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一点的响动,都如惊弓之鸟。
来参观纪念馆的外国人可能会多一点,也许是那批难民的后人吧,有些人会在门口刻着名单的石头上看很久,应该是在找寻着什么……
纪念馆的成人票是20元一张,还有套票是45元,套票可以去对面的白马咖啡馆领一杯咖啡。
在石库门老建筑的半环绕下,咖啡馆一圈还有草坪小花的点缀。申花去的时候,草坪和周边都在整修,希望下次去的时候,会看到新惊喜!
在一楼进口的左手边还摆放着一个唱片机和旧式的唱片,右手边有个小桌上陈列着一些手工的毛线制品,钩针小包包、淑女风的针线帽,价格也不贵……
这座咖啡馆最初是在1939年,由犹太人鲁道夫·莫斯伯格和自己的亲友,盘下了长阳路、临潼路路口的一座小楼,开始了一段经营。
莫斯伯格当时还聘请了点心、面包制作和调酒高手,在咖啡馆布置上了鲜花、雕塑和油画。
温馨的气氛和周到的服务,也成为当时上海犹太难民最喜欢的咖啡馆,没有之一。
沿着木质的老式楼梯来到二楼,整体都是欧式的风格,坐下来喝杯咖啡,直让人沉静其中。二楼还有个小阳台,可以开门出去眺望外面的景色。
馆内还挂着一些老上海的照片,楼梯的墙上和厅里都有。大家来这里更多的是为了参观感受犹太难民当年的生活场景。
楼内典雅古朴,雅致唯美的墙面、精巧的灯饰和餐具摆设,即使是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也不忘一份乐观追求生活品质的心态,这是我们现在可以去体味感悟的……
依然沿着长阳路向前走约300米左右,再一拐就进入了舟山路,舟山路是当时最主要的犹太难民聚集区生活和休闲的场所,路窄窄的。
街道两侧种着绿树,停着自行车和电动车,显得有点凌乱,却透着市井的气息。多是老旧的小店铺,还有一些行动略缓的老人,聊着天,坐在门口。
路上,申花还遇上了同济大学的学生,他们手中拿着类似于图纸报告的纸张,边走着边讨论,还不停拿着手机拍照,时不时伸手比划。
好奇的申花走上前询问了下,原来在开学初,他们要做一个关于文化建筑设计的课题,感觉能走出课堂,走进实际的生活,体味上海风情,是很不错的一个体验,让课堂变得生动了起来。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带着很多上海人童年回忆的霍山公园,小时候会在这里玩耍,据说以前还有一些玩乐设施,申花看了下,现在已经没有了。
霍山公园建于1917年,走进一看,发现一眼就能望到底,很小巧的一个花园,仅2000平方米不到,是法国式的公园建筑风格 。
门口处有一块石碑,简单讲述了当时犹太难民的艰难时光,日本侵华者以“无国籍”,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
公园内很安静,没有太多的嘈杂,掩藏在一圈老旧住宅之间。多是闲适,坐着纳凉的爷爷奶奶们。公园一侧还有一条150m的跑道,可以看到锻炼的爷爷奶奶在跑步……
这里曾是居住在虹口区的犹太人喜爱的场所,几何形状的空间布局,公园内种植着花草,树木枝繁叶茂,成为当时犹太难民休憩之地。
现在这个区域已经基本没有犹太人了,但他们留下的建筑和遗迹,却耐人品味……
与霍山公园大门相对着的有一长排三层红砖犹太建筑,这些镌刻着岁月痕迹的建筑,很有韵味,不禁让人驻足,竟然会让人有一瞬的恍惚……
二战过后,很多犹太人选择了离开,但还有很多留了下来,如果你看到有长着外国面孔的人却说着地道的上海话,不要吃惊哦!
沿着霍山路拐到东大名路,会路过“北外滩中心”,短短的路程仿佛穿越了世纪,北外滩中心附近充满了现代化的建筑,高楼大厦林立,与外滩遥遥相望。
附近的嘉昱大厦还藏了一家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位于北外滩公平路18号,很安静和安逸,复古的风格。
消费区的大落地玻璃望出去,外滩一览无余,在这里等候夜幕降临的外滩,美极了!
楼梯的转口处藏着一个小空间,很想坐下来看本书,静静地待一下午。听到走过身边的一个阿姨和朋友说,在这里上班是一种享受……
这家书局的建筑格局让人联想起《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开业后也迅速成为了网红书店之一。
沿着公平路可以到达外滩的轮渡处,你会被一艘艘外型流畅的游轮吸引过去,扁平的身躯、叶形的侧窗,简约大气。
环顾一圈,你会发现这片水滩没有出口,那么这些游轮是怎么出去的呢?
再往前走,就有答案啦,江边的步道上有一座桥,如果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来它是一座桥,而且可以打开。
桥的外侧靠近江边的地方,是一座可以移动的钢结构闸门,当游艇出去时,就可以升起。
路过的时候,有一个和爷爷出来溜达的小男孩,带着稚气的声音和爷爷说,下次我来的时候要坐这里的大船……
最后,我们可以去滨江的步道走一走,有一个很专业的塑胶跑道,分了两个跑道,跑步道和自行车道。
走在步道上,可以看到正在跑步锻炼身体的人,挥动的手臂,迈着步伐往前跑着……
沿着步道往前走,可以来到星外滩,星外滩是近几年才建造起来的,可以算是崛起中的文化新地标。
这里也是北外滩滨江绿地,在绿地的尽头,就是称为“一滴水”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整个建筑呈水滴状。据说,在这里面看外滩夜景,会很惊艳!
走在上海的街头,总会有惊喜。在星外滩的滨江绿地还发现了一个“户外攀爬运动项目魔都矩阵”,16米的巨人秋千、高空自行车……
这个刺激又充满无限挑战的魔都矩阵,据说是国内首座德国引进的高空绳索攀爬项目,又将成为一个 魔都新晋打卡地了!
在这里可以望到浦西新晋第一高楼,就是北外滩白玉兰广场高320米的办公塔楼,顶楼还有一个停机坪,上海又将添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了!
这幢高楼边上,就是时尚感十足的w酒店,在w酒店楼上的露台往看外滩,享受到不行……
上海还有一个外滩,它就是北外滩,也许没有外滩那么的繁华,却能感受到谈谈的岁月流逝,或许这是一趟文艺探索之旅……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