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放学时分,在航头学校的晚托课堂里,30多名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陪护下安静地写作业,另一边的操场上,还有一些未被家长接走的孩子在足球拓展班上参与训练。
今年以来,航头镇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和延伸“家门口”服务体系下的为民服务功能,将三点半晚托课堂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不仅有效化解了放学后小学生无人看护的问题,并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7+1”模式全覆盖
“有了晚托课堂以后,我们接孩子不用赶时间了,而且老师们认真负责,让我们很放心。”10日下午4点多,陈宗海来到晚托课堂,接走了在航头学校就读的一双儿女。由于夫妇俩都在市区上班,以前每到放学时分,“接娃难”都让陈宗海很发愁。
今年,航头镇在全镇7个点位开设晚托课堂,放学后将小朋友集中在专门的教室,在老师和志愿者的看护下自行完成家庭作业、下棋以及阅读等活动,晚托时间延长至六点,方便家长陆续来接回孩子。
此外,航头镇还依托社区“家门口”服务站空间,在和美苑社区试点开设晚托课堂,由志愿者到学校先护送孩子到晚托地点,再在志愿者以及老师的看护下,开展以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为目标的课程。社区晚托时间固定,到点由家长接走。
据了解,“7+1”晚托课堂以两种模式满足不同需求,今年以来,已有300余个学生家庭受益。
特色项目融入晚托班
航头镇社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航头镇探索以政府提供补贴、学校和社区提供场所、社会组织参与运作的方式,多方参与,物善其用,重点破解小学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的“三点半”难题。
在此基础之上,部分学校点位依托教育特色品牌,进一步丰富了晚托课堂的内容,加入足球拓展班、乒乓球训练等特色内容。
“我们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结合三点半晚托课堂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们也吸收了一批晚托班的孩子加入每周一、三、五开展的足球拓展班,由学校老师带队,邀请专业教练指导,让孩子们可以动静结合,全面发展。”航头学校副校长秦月芹说,下一步,学校还将为晚托班添置绘本,拓展低龄学生的课外阅读。
目前,航头镇的晚托课堂均进行统一课堂布置,采用统一标识和logo,并配置书柜、益智玩具等活动学习用品,课堂内统一张贴工作制度、课堂纪律。
此外,航头镇还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晚托课堂项目参与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建立多方沟通机制,问需于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