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沪教委基〔2018〕45号)文件精神,金山区教育局以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结合本市“双名工程”培养,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重点加强建设 朱行中学、亭新中学、金卫中学、张堰二中、吕巷中学、松隐中学等我区六所初中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提升初中教育整体水平。
开展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试点,拓展蒙山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在原朱行中学为成员校的基础上,将亭新中学、金卫中学纳入集团内;成立 罗星教育集团,将张堰二中、吕巷中学、松隐中学纳入集团内,发挥蒙山中学、罗星中学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与经验。
两大教育集团成员校一览
蒙山教育集团
1.统筹集团组织管理
成立新一届教育集团管委会,负责协调部署集团各项工作。集团根据需要召开工作例会,研究推进中的工作和问题,每月不少于一次。管委会根据需要可设课程教学、德育、党建等若干工作组。
2.统筹集团党建工作
加强集团党建工作,增强集团党建工作活力,强化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组织在集团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集团良好师风,团结带领集团内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集团发展之中。
发挥党员干部在集团工作推进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教师交流、干部交流、师徒带教等工作。
3.统筹人事制度改革
实施“强师”注入,为“实验校”配备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含培养对象),确保每一所“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2名名师;确保每所“实验校”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本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教师“种子计划”。
实行职数统筹管理制度。按标准核定集团中高级职数总额度,核定集团各等级岗位总额度,集团内各学校动态调整使用额度。
实行干部教师竞争上岗制度。在集团内推广本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各校制定教职工竞聘上岗相关方案,科学设置岗位,建立富余人员退出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建立师徒带教机制,利用蒙山中学、罗星中学市级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切实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集团内青年教师成长。
建立干部教师流动机制。集团内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需有在集团内流动三年及以上经历,流动期间岗编一致,流动期满编制按需变动。
建立集团内人才储备制度。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向两所引领学校倾斜,为建立人才流动制度提供人才保障。
4.统筹课程教育资源
推进课程资源共享,探索集团课程的开发、共享、配送制度,建立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配送机制和课程互认机制,打造集团特色课程体系,促进优质课程和特色资源共建共享。
开展联合教学研究,科学设计与实施教研、科研、德研活动,积极开展同课异构、专题研讨、学术论坛等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建设学科发展高地,组建学科专家团队,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学科研讨,整体谋划集团学科建设与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基本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凝练办学特色品牌,帮助“实验校”在课程建设基础上,聚焦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领域,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
5.统筹学生评价体系
探索学生评价制度,结合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突出“绿色指标”的表现、学生学习经历的丰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探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建立集团相对统一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估制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全面健康成长。
6.统筹集团内部管理
增强集团文化认同,合理统筹集团教育资源,统一安排校际间的大型活动,丰富师生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增强集团内教职工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集团后备干部培养,实行后备干部校际交流制度,统一调配校际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
加强学校考评工作,集团管委会负责各学校的年度工作考评,对集团推进工作有力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