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徐汇斜土举办“老伙伴”计划志愿者表彰大会

2018-11-11 19:36:08发布57次查看
  在全国第6个“老年节”、上海市第31个“敬老日”到来之际,斜土街道举办“老伙伴”计划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这场表彰会既是对一直以来默默奉献的社区为老工作者的感谢,也是斜土街道2018年社区养老工作的阶段性总结。
你知道吗?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户籍总人口的33.2%。而我们斜土社区,老年人比例更是达到了37.25%!
所以,如何更好地让社区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成为了今年斜土街道大调研工作组的重点课题。
在走访调研中,调研组收集到了218条涉老问题,囊括老年人出行、孤寡老人起居、养老政策咨询等多个方面——更为优质、贴心、温暖的社区为老服务既是居民的切实需求,也成为了斜土人的奋斗目标。
低龄助高龄,让关心更“走心”。
   上影老伙伴志愿者:苏阿姨
关爱老人是传统美德,也能为现在的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
斜土街道上影新村,有4名低龄老伙伴志愿者,分别于同小区的5名高龄老人结对。自结对之日起,这20位社区高龄老人便成了志愿者们心头难舍的牵挂。有一次,一位结对老人家中漏水,老人因听力障碍毫无察觉,邻居发现“受灾”后,第一时间拨通了与老人结对的志愿者苏阿姨的预留电话。在苏阿姨的协调下,不仅及时解决了漏水的问题,还借此“以案说法”教育老人的子女平日里要多关心老人。平时,作为老伙伴志愿者,苏阿姨除了上门慰问,还会留心结对老人的“遛弯”情况,到了点没见到人,她会马上打电话或直接上门,直到确认老人无恙,她才放心。
今年是全市老伙伴计划开展的第五年,街道通过对1000余名高龄老人的调研需求进行分析,在原有“老伙伴”计划的基础上,推出升级版服务。
充实志愿力量
在社区低龄老人中招募具有较高健康素养、乐于奉献的志愿者200人充实到老伙伴志愿者队伍中;
细化服务方案
根据每一位高龄老人的需求安排志愿力量,尽可能让距离相近、彼此相熟、需求相配的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提供最精准的贴心照护;
提升服务水平
街道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居委会平台,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基本医学常识、日常照护技能、老年心理引导等各类老年服务讲座、培训。
汇聚社会力量
街道调研组还邀请“专业对口”的老伙伴志愿者们参与“满意在徐汇”基层走访活动,会同居委会、区域共建单位,共同走访居民区的困难老人,帮助解决老人们的问题。
老伙伴志愿者计划把社区的低龄和高龄老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志愿服务的平台上,高龄老人们享受为老服务,得到了照顾和关怀;低龄老人则由此体现了自我价值,体会到志愿工作带来的快乐。
邻里汇+睦邻点
让社区更有温度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到江南新村邻里汇察看并称赞这里是社区居民的“托老所”。江南新村邻里汇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年多以来,开设长者照护之家和日间照料中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行运营管理,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营养膳食等服务,满足社区老年家庭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等喘息式照料需求。此外,邻里汇为老人设计、策划各类适老活动,每周不重样,场场爆满。
“汇”聚的门打开了,更多的人看到了“睦邻”的乐趣。以邻里汇为中心,“公众客厅”延伸至楼组,一传十、十传百,充分激活了原有设置在居民家中的“睦邻点”。“下周有空吗?大家聚一下吧!”“我在社区学校学了点新技能,展示给你们看看!”……在日新睦邻点“长相依”微信群里,老邻居们正商议着“聚一聚”,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对睦邻点的聚会活动充满热情和期盼。
邻里汇汇邻里,在邻里汇各项多彩活动中相识的老人在“线下”有了更多的交流。居民自发形成、居委协助指导、社区资源支撑的睦邻点新貌比起四年前的邻里间家门紧闭的情形,确实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邻里汇为中心,“公众客厅”延伸至楼组,一传十、十传百,充分激活了原有设置在居民家中的“睦邻点”。
辖区里有一位阿姨,因为老伴的去世而长期郁郁寡欢,经过邻居介绍,她开始参加“睦邻点”的活动,邻居们用快乐感染着阿姨。从宅在家中到走出家门,“睦邻点”的开设让更多的老人融入到社区活动中,老人们在相处中告别寂寞,丰富了晚年生活,谱写了一曲“最美夕阳红”。
医养结合
让“嵌入”更深入
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照护新模式,正在斜土街道逐渐成型。
街道专项调研工作组根据调研情况,一方面从老年人普遍反映的“无障碍设施”“老年助餐”“志愿者专业化”着手,统筹社区各方面资源,全方位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级:增设助医车及助餐点,为部分老年人家庭安装无障碍扶手及适老化改造,定期组织开展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训,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生活便利度和家庭自我照护能力。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更加便捷优化高效。以江南新村为试点,各小区正逐步接入医疗卫生站点,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让居民不用“一碗汤的距离”就能完成诊疗配药、打针输液、推拿按摩、健康自检。很多患有慢性病、小毛病的居民,上午就诊,下午就能取药,极大提高了看病效率。此外,小区的卫生服务站点积极加入市级慢性病管理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推行社区慢性病管理增值服务,通过手机app,家庭医生能与居民随时互动,签约居民能享受优先就诊、双向转诊、签约“长处方”等服务。同时,小区卫生服务站点还推进“1+1+1”签约服务,签约居民可通过签约平台优先预约二级、三级医疗结构专科和专家门诊,开具二级、三级医院的药物,优先提供家庭病床、出诊服务等,还可根据需要提供康复与护理、健康状况评估、慢病随访等服务。
最美就是夕阳红,
夕阳红在长相守。
斜土街道曾经是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等一批民族企业,承载了中华百年的民族工业历史。在辉煌的工业历史下,工作在、生活在斜土社区的老一辈“奋斗者”则更需要今天的我们更多地尊重、关心、陪伴。如同由文化注入,已翩然新生的徐汇滨江一样,位于城市水岸西畔的斜土亲邻社区,正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专业照护、科技赋能,温暖着社区“老伙伴”们。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