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全面发力进口博览会 一体化发展拉开新篇章
2018-11-11 16:19:33发布62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程琦11月11日报道:长三角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刚刚落幕的首届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元素处处彰显,组织参展、大力采购、全力保障……长三角各地区、各企业紧抓“家门口”的机遇,全面发力,“四叶草”内各处都涌动着长三角的身影。
首届进口博览会共有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企业参展。为了吸引全球企业的到来,长三角的不少企业在招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来自浙江的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授权的招展合作伙伴,率先响应国家大进口战略,邀约200家世界顶级品牌商家参与到进口博览会中;来自江苏的苏宁则发力为海外伙伴进入中国市场搭建“快车道”。
在采购方面,长三角的企业也是不遗余力。苏沪皖近水楼台,占据了采购商数量的“大头”,江苏交易团有2万家企业和机构、5万多名专业观众报名参会;浙江交易团累计报名企业超过了1.9万家,人员超过4万名;安徽则有共有3456家单位、1万余人报名,其中参会企业有2463家,共5822人参会。就连首届进口博览会上的“明星展品”、重达两吨的金牛座龙门铣也被长三角的神秘买家“下单”。
“我们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集了一批信息、结识了一批客户、洽谈了一批项目、签下了一批订单。”江苏海外集团的副总裁王正先是此次“江苏采购军团”的成员之一。他在做客进博会长三角联合演播室,接受东方网和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带着企业员工160多人来到了进口博览会的现场,并已经与美国、白俄罗斯、法国、日本、新加坡、蒙古国等国家进行了项目洽谈,并签下了4个贸易合作大单。
惊叹沪苏浙皖全面发力进口博览会之余,进口博览会对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湛表示,这样的重大活动放在上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尤其是提高开放程度,必然伴随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提升,有利于改善长三角整体营商环境。
进博会期间,一场高规格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目光。这场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等九地党政领导出席的发布会,不仅现场宣布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企业采购商联盟的成立,更“一口气”发布了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30条措施,聚焦外资准入、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其中,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准入九城市“一网通办”、在g60科创走廊全面执行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向g60科创走廊辐射等措施,无疑将为这一区域外商投资绽放新的活力提供制度红利。
除了“买买买”,长三角的各企业也主动融入到了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当中。东阳的木雕屏风《锦绣中华》已经在国家会展中心主会场迎接中外宾客,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品牌“五芳斋”作为上海市以外唯一餐饮企业顺利入驻进博会餐饮区,提供餐饮服务。安徽中国电科38所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安检系统则进入到了进口博览会的安检工作当中。该系统实现对人体随身携带物品的可视化非接触式安全检查,实时成像,无需受检者停留,大大提高了安检效率,保障了大客流前提下。
会场内长三角元素随处可见,“四叶草”外,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等“6365”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整装待发,承接着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6365”平台—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确保6天展会结束后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变“展”为“销”,变“展品”为“商品”,以此打造上海购物新高地,打造长三角进口商品集散大平台,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紧挨着上海的昆山花桥,也已做好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准备。花桥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金卫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花桥国际博览中心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国家会展中心的溢出,作为其展会的分会场,就像广交会举办的时候,周边城市也会布局一些展会一样,实现互补和错位发展。
“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对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来讲,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上升到了新的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则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而未来世界的竞争是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能及的提升依赖于开放,开放则倒逼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高度吻合,使得长三角在整个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方面走在前列,起到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
可以预见,在长三角各地区的协同努力下,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出的“大礼包”将拉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篇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