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几位百岁老人公开了他们的“长寿秘诀”

2018-11-11 13:12:52发布44次查看
  近日,2018上海市百岁寿星榜发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上海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28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46人。按照国际共识,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位,就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地区,按照这一标准,上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从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崇明百岁老人数量已达到129人,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数量20人,远超全市平均水平。那么,崇明为何会有这么多百岁老人,百岁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他们的长寿秘笈又是什么呢?我们日前走访了几户百岁老人家庭,一探究竟。
郁方林:还想继续做生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评价刚过100岁的郁方林老人一点都不为过。郁方林13岁就去上海学做生意,18岁回到崇明开始做轧棉花、摇面、打干面等各种小生意,直到98岁才恋恋不舍地退休。
郁方林很健谈,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家中加工粮食的机器坏了,以及子女担心他的身体等原因,他还想继续做生意。他说他喜欢做生意,现在身体也还硬朗,最重要的是加工黄豆粉、荞麦粉等还能方便邻居和经常光顾他的客户。
“父亲头脑很灵活,有时我生意上碰到问题,他还会给点建议。”郁方林的女儿郁惠娟说。郁方林共有7个子女,都继承了他的生意头脑,全家都在开店做生意。虽然平时很忙,但7个子女还会排班轮流照顾父母。郁方林的记忆力到现在还是很好,以前的事情都记得。他的女婿说:“每次回去,他总得跟我唠几个小时的嗑,走都走不了。”说到这里,他的女儿也忍不住笑起来。
郁方林性格很开朗,说到他的养生秘诀,他说崇明空气好,自己种的蔬菜又新鲜,他喜欢用自己家种的黄豆熬豆浆喝。等到黄豆成熟,郁方林会自己下地拔黄豆,拔出之后再用工具将黄豆打下,挑出好的黄豆制成黄豆粉,亲自过滤之后煮成豆浆喝。
郁方林平时烟酒不沾,每天都要找点活干,或者去邻居、子女家转转。“今年春节,全家四世同堂以及亲戚共70多人为我过100岁生日呢,我们还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郁方林开心地说。
沈光远:独创13条长寿秘笈
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经常锻炼、多阅读多思考……这是几年前沈光远老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笈。
如今,沈光远已经107岁了,却看上去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听闻有记者采访他,他还亲切地与记者打招呼。据他儿媳妇介绍,沈光远当了56年的教师,曾任崇明中学、大同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前几年,他还饶有兴致地总结了13条长寿秘笈。沈光远年轻时喜欢打太极拳,一天要练两次;到了100岁时还坚持走路,有时候一天要走1万步,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他自控力极强,平时烟酒不沾。
沈光远认为,除了身体健康,脑子同样“好使”才是真正的健康。退休之后,沈光远仍在不断地学习,空余时间经常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报纸一来,他就急忙戴上老花眼镜看报;有段时间,因为白内障手术无法看报,沈光远拿起报纸就叹起气来,痊愈之后他又立马翻阅起来。“现在,他眼睛比我还‘亮’,看报纸都不用戴老花眼镜了。”儿媳妇打趣地对记者说道。
沈光远(右一)
季林郎:备受呵护的“老小孩”
家住城桥镇的季林郎,今年已109岁,是崇明最长寿的老人,也是上海市十大寿星之一。季林郎共生育9个子女,一生务农,生性勤劳朴实。目前她的生活起居都由小儿子和儿媳妇照顾。
儿媳妇陈月英对记者说:“老人的身体非常好,几乎不吃药,不去医院。有时候推她出去,她还能自己走动走动。她的胃口也不错,不挑食,有时一天能吃几顿饭。”谈到季林郎的养生秘笈,儿媳妇陈月英笑着说:“婆婆平时吃素比较多,运动得也多,到80多岁还能下地干农活。她年轻时还有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坚持到80多岁,据说这样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虚。”
小儿子林西德已经72岁了,前几年还动了一次手术,身体大不如前,却还是非常尽心地贴身照顾母亲。当天,记者来到季林郎家中时,季林郎正躺床上休息。发现季林郎的床沿边横放了一块木板,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是小儿子怕她眼睛看不见下床摔倒,而特意放置的。到了午饭时间,由于季林郎无法自己吃饭,小儿子便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给母亲吃。小儿子说:“妈妈是个‘老小孩’,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还会经常喊我起来唠家常。虽然有些‘闹腾’,但只要有妈妈在,我们就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季林郎(前中)
记者手记:
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老人”,他们这一辈子度过了艰苦的岁月,也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记者采访后发现,其实长寿的秘诀,不仅在于他们经年累月养成的良好习惯,也归功于子女对她们的精心照顾。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是他们对待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每一辈需要谨遵的誓言。随着敬老孝亲在崇明日渐成为一种风尚,我们有理由相信,崇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岁老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