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辰山植物园工程师为大众普及进口食品编年史
   2018-11-11 11:17:59发布55次查看
   
   
     
“小麦、高粱都来自域外,那我们每天早上吃的馒头都算‘进口’?”由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刘夙提供学术资料、新华社上海分社配合进博会制作的进口食品编年史日前开始在网络上传播,为大众科普了一波植物引进知识,网友纷纷称奇点赞。
  进口博览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会上展示的来自各国的各种美食让人食指大动。其实我们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进口食物”,只是初次进口的时间太遥远,许多人不了解。本次的进口食品编年史介绍了葡萄、胡萝卜、小麦、高粱等10样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引进历史,其中最早引入的是葫芦,它起源于非洲南部,大约9000年前辗转传入中国,在约7000年前的河南裴李岗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中都发现了它。
  据刘夙介绍,中国现有的农作物许多都来自域外,12类主要谷物中,中国原产的只有两类。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有三条:一是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二是西南陆路(印度、东南亚经云南、广西等地到中原),三是海路。
  不仅有进口,也有出口。“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在历史上除了进口,也向外输送了大量农作物。”刘夙说,“如粳稻、粟、荞麦、桃、杏、猕猴桃、韭菜、大豆等,都是中国原产的农作物,现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