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蜘蛛网” 全力迎“进博” 长宁在行动
2018-11-9 11:13:31发布56次查看
区建交委市政建设科于炜: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作要求,而对于建设系统的小伙伴们来说,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任务。同时,为加强城市架空线管理,逐步消除“黑色污染”,打造高品质城区环境,迎接进博会的召开,我们启动了长宁区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完成37条(段)、60多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2018年计划开工35.3公里,竣工24.5公里。今年我们的任务是对西部、中部、东部三块主要区域进行整治。目前,进博会区域、虹桥路(外环线-古北路)、兴国路、泰安路、湖南路等道路已完成整治。
在调研和推进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苦恼,发现了挡在我们面前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配套电站选址问题。由于电力架空线入地除了将架空线埋入地下管网外,还需每300至500米建设一座变电站,在寸土寸金的长宁区很难进行电站选址及施工。为此,我和同事们会同相关单位,骑着单车从虹桥路凯旋路口到外环线,全程8.3公里走单骑,实地查看、寻找适合建设配套的电站位置。沿途,我们实地测量选址面积,判断是否符合电站要求;充分勘察地铁车站附属设施、高架桥孔、单位边角用地等资源配建电站并做好记录。我们还一家家地拜访如申通、东湖地产等企业集团,以及路政、上海动物园等市级部门,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推进整治工作。通过我们的汗水和努力,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越过了第一座大山,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座大山:信息架空线权属单位多、权属复杂。为厘清头绪、磋商协调,我们召集信息相关单位,前前后后开展座谈调研近50次,最终形成精准的信息管线入地方案。为了逐一核对架空线的权属,我和同事们又多次前往现场,实地核对管线信息,并形成了准确的信息管线权属清单。有了这么详细清楚的清单,我们再和各权属单位进行对接,最终形成信息管线入地方案。
第三座“大山”:紧张的工期与繁重的任务。整治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工程量大,同时又面临施工条件差、难度高的困难。面对紧张的工期,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此,我们向施工基层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研讨解决方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我们经常在日常工作结束后,夜间巡视工地,现场调研施工难点并形成解决方案。
李强书记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调研只有深入现场、掌握实情,才能化解难题、想到实招。虽然在施工阶段存在一定的阵痛期,但是架空线入地后,能美化城市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逐步消除城市空中的黑色污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