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进化与保护论坛带您聆听植物物种进化的故事
2018-11-7 15:06:00发布57次查看
11月2日上午,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科研中心1号会议室,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高连明研究员、张志勇教授和邵剑文教授接受国家林业局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的邀请,开启了《物种进化与保护论坛》的第一讲,带来了孑遗植物白豆杉、红豆杉、杜鹃和羽叶报春等植物的进化故事,吸引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植物园、福建农林大学和辰山植物园广大职工共计45人参加。本期论坛由华东保育中心“蕨类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组”组长严岳鸿研究员主持,黄卫昌副园长出席了论坛。
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的张志勇教授首先做了题为《中国东南部孑遗植物白豆杉晚第三纪进化历史研究》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域隔离等原因引起的物种分化与形成机制,并结合白豆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随后高连明研究员通过《杜鹃属和红豆杉属的系统演化与物种形成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杂交在物种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杜鹃花属植物为例进行了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适合度和生殖隔离程度对比分析。最后安徽师范大学邵剑文教授则以安徽羽叶报春为例,讲述了自然界中存在二型花柱植物的繁育故事,进行了《二型花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自交不亲和性的种下变异》报告,认为二型花柱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特性为植物加强遗传变异,分化成新的物种带来了更大可能。三个报告研究内容丰富,每个报告都激发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就不少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让报告人和听众都有所收获与感触。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依托单位,成立“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是国家林业局推进华东植物保育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为了加强华东保育中心对外交流与合作,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植物多样性保护,特举办《物种进化与保护论坛》,不定期邀请业内相关知名专家前来诠释物种进化故事,解译自然保护密码。论坛第一讲的精彩报告不仅为华东保育中心更好地发挥开展植物保护研究工作开拓了思路,也吸引了业内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前来交流,为华东保育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