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园派员参加2018全国电镜显微学术年会
2018-11-7 14:52:00发布63次查看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术年会近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电子显微镜学领域专家学者1000余人出席,辰山植物园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帮助大家了解电子显微学及相关仪器技术的前沿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最新进展的交流。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球差透射电子显微学及应用、原位显微学技术及应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学、微束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学等技术的最新进展。也包括这些技术在前沿物理科学、化学、地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及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先进结构材料等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有关生命科学的报告人有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丛尧研究员,她和团队研究了细胞蛋白的均一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合成、正确的蛋白折叠,及高效的水解等。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教授,进行了有关原子分辨率冷冻电镜技术——单颗粒与电子衍射技术的报告。另外还有由北京大学陈浩东副研究员带来的报告“植物中的重力信号转导”。陈浩东表示,太阳光调控植物的生长情况,来自地球的重力则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并且重力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由华东师范大学倪兵教授带来会议报告“纳米材料对原生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课题组开展了关于纳米材料对原生动物影响研究,以小腔游朴虫为样本,研究纳米银颗粒对其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来自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带来会议报告 “化石植物中的胞吐现象”。王鑫介绍到,细胞胞吐过程是细胞内囊泡携带物质到细胞膜吐出过程,因此研究胞吐现象是了解细胞内物质转运过程的手段之一。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徐秀苹高级工程师带来会议报告“显微CT在植物中的应用”。徐秀苹介绍到,CT分析仪按照分辨率可分为微型CT、显微CT和纳米CT。使用显微CT进行样品分析,其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无需切片,只需一次扫描即可获得内部结构,最重要的是不损坏被测样品。
本次报告人中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朱静教授,她报告了多铁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回顾了自己从1999年开始从事铁电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以来的渊源历程,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在此领域与自己一路走来的研究学者们。接着围绕应用电子显微学方法该领域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展开本次报告。在报告中,朱静主要叙述了其研究组利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和相关的研究手段对一些单质的和薄膜材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本次大会上,朱静院士荣获中国电子显微学会首届“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并由张泽院士为其颁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前沿和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56年辛勤工作,默默无闻为中国电子显微学事业做出的诸多贡献。会议期间,大会依次揭晓了“2018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大会”八项奖项获奖名单,并举行颁奖仪式。颁发《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钱临照奖》、《桥本初次郎奖》、《优秀青年学者奖》、《青年优秀论文奖》,以及《优秀会议论文奖》、《优秀Poster奖》,同时还为“第九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奖。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辰山植物园职工深深感觉电镜技术发展之快,也初步了解了电镜技术对绿化行业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希望辰山公共实验平台能为绿化行业贡献力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