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奉贤大地的百姓歌唱家
2018-11-8 10:29:57发布41次查看
他们是仓库配送员,他们也是柜台服务员,他们是商品销售员,她们也可能是退休在家带孩子的奶奶外婆。然站在舞台之上,当音乐响起,他们便是这舞台上的明星!台下的观众们送给他们一个美称:百姓歌唱家!
“唱响南上海”:周国良
上海市群文艺术指导员
1976年春季,钱桥中学办了一个文艺班,那年,周国良刚好读初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文艺班,学习竹笛、二胡和手风琴等各类乐器,从此便踏上了音乐之路,在校期间经常随文艺小分队下乡演出。
“那两年的文艺班学习,给我的一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周国良说,随后一部日剧《姿三四郎》的热播,又让他迷上唱歌,从唱影视歌曲开始,到后来去少年宫向徐海棠老师学习,参加县总工会俱乐部声乐培训班,向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朱均雄老师学习。1987年,成功考入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跟随著名歌唱家、语言表演艺术家宋怀强老师系统的学习声乐。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获得奖学金,曾参加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随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团各地巡回演出,毕业之后便到钱桥中学,成了一名音乐老师。随后又加入奉贤教工艺术团。
“那个时候,每次演出,台下观众都会欢呼,邀我唱一首那个时候最受欢迎的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后来便成了一个保留节目。”这个时候,周国良已成为艺术团的骨干队员。随着改革浪潮周国良下海经商去了,做过保险销售,也远赴海南岛做过房地产交易行业,随后在房地产风暴中颠簸数年。
而当风暴平息下来,周国良坐在天涯海角边上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要做什么?”“我,就是应该做音乐!”随后他又重新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的是群文专业。学成之后他回到了奉贤海湾镇从事群众文艺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多。他组织群众文化团队,经常下基层辅导节目,他编导的海湾镇首届运动会开幕式、海湾镇五周年庆等文艺活动,都受到一致好评。但他所在部门随后遭遇改制,他从一名群众文艺工作者,一下子成了东方有线的工作人员,在野外做线路维护。
干了一年之后,他再次辞职。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后,他考取了上海群众文艺馆的文艺指导员,同年加入上海音乐家协会。
作为专家级的群文指导员,他主动选择偏远的郊区服务,每周定期去往南汇、临港等地,下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和热爱音乐的人在一起,歌唱属于群众的歌声,成了周国良的人生新目标。他主动联系区内外机关、镇、社区,帮助他们训练合唱队、编排小品等,在他指导下,多项节目在市区获得好名次;他指导学生声乐和钢琴,每年都有学生考取艺术院校;他担任了老年大学朗诵和声乐课,他对区残联阳光家园残疾人进行演讲指导……每天忙得不亦乐乎。2016年5月,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再回首永不悔”周国良个人独唱音乐会,许多他辅导过的学生、亲朋好友和各界人士都纷纷前来观摩祝贺。
“其实我们的周边有很多喜欢唱歌的人,他们都渴望有一个唱歌的平台以及专业培训的机会。”投身于群文事业的周国良,决心成立一个公益性的歌唱沙龙,把那些爱唱歌的人聚在一起。在区总工会的支持之下,上海之南歌唱沙龙组建起来,第一批只有5人,但很快影响力扩展到奉贤以外,金山、松江、闵行、浦东,很多人慕名而来,至今已有170多人参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组织公益培训活动和演出达60多场,社区居委、基层企业、养老院处处有他们的活动身影。
目前,雄心勃勃的周国良,正筹备建立一个“南上海音乐艺术中心”,他和伙伴们的音乐之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奉贤腾格尔”:鲁大为
商场柜台展销员
出生在扬州农村的鲁大伟,自幼喜爱歌唱。2007年来到奉贤西渡后,更为当地浓郁的音乐氛围所感染,只要一有空,他就会跑到广场上,和音乐爱好者们一起歌唱。2016年,他遇见了周国良老师,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舞台经验的同时,他也在上海之南的舞台上,从“西渡蒋大为”成了“奉贤腾格尔”。“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要把喜欢的事情做成职业。”鲁大为说,“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真正的职业歌手!”
“京剧唱给你听”:肖庆芳
专业剧团退休人员
出生于江苏宿迁的“新奉贤人”肖庆芳,曾是专业剧团的京剧演员,获得过江苏省十大名票荣誉称号。2008年,她退休后跟随女儿来到奉贤。没有朋友,生活显得寂寞单调,于是她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又先后加入晚晴京剧社与上海之南艺术团,经常到社区、农村、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唱京剧唱段。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在上海之南艺术团内,她的年龄最大,如今已是70岁。但只要有时间,她就不辞辛劳的跟随团队下基层做公益演出,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快乐!她的老师对她没有放弃京剧艺术,用国粹服务于奉贤的各个角落的现状特别欣慰。肖庆芳说,做公益这条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为梦想歌唱”:刘燕
机电公司销售员
大学四年的系统音乐学习后,山西姑娘刘燕想到外面闯一闯,她只身来到上海,从事着和自己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但心中始终没有放弃过音乐梦、舞台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周国良老师,来到上海之南。在这里,经常有声乐指导和乐理知识课,不断的提高大家的演唱水平;还经常组织公益演出与政府配送演出,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第一次登台在文化广场,她上台和大家一起小组唱《我的祖国》,怎么出场,哪一句谁的声音强了,谁的声音弱了,周老师事必躬亲来示范。后来上海之南的音乐专场,每首作品,如何演绎、编排、舞美等等,更是面面俱到。“音乐的道路虽然崎岖坎坷,但是舞台的梦想不能熄灭,我还将继续前行……”刘燕说。
从“童安格”开始:郭春平
仓库配送员
爸爸擅长京剧,妈妈喜欢平剧,小时候郭春平便受戏曲影响,二十岁之际,又受童安格的流行音乐影响。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他在公司里一直以会唱歌出名,但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加入上海之南后,从最初的五线谱、简谱起步,他一步步走上音乐正轨。“不久之前我在闵行区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代表十几万职工,获得了亚军,我非常开心!”郭春平说,“最近我又入围了奉贤文化馆的歌手海选活动。在音乐这条路上,我有信心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