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6点起床、日均步行15000步、没时间吃饭就啃上两口面包……这是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青浦文明志愿者的常态。有苦有累,更多的是有笑和温暖,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微笑书写“中国魅力”。
步行3公里陪迷路外籍女士找到酒店
在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路口,一般由1名“本地”志愿者和1名高校志愿者组成。“本地”志愿者即熟悉国展周边道路设施,方便指路;高校志愿者则方便更好地用英语和外国参展商、观展人员进行交流。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本地”志愿者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表示为了迎接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把丢弃了多年的英语重新“回炉重造”,并在前期把周边道路重新走了个遍,以加深印象。
昨天,在65 号点位(徐民路-蟠龙路)附近,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女士神情焦虑,拿着手机手足无措。志愿者赵建忠通过简单交流得知,该女士手机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打不到车去酒店。
志愿者根据其所提供的酒店名片,随即与青浦区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最终在指挥中心实时的交通指引下,志愿者陪着这位外籍女士一路走到了3公里以外的酒店附近。当这位女士看到酒店后,激动不已,向志愿者连连表示感谢。
没能亲自迎接“进博”宝宝的到来虽有遗憾,但肩上的责任不容疏忽
宅东居委会的志愿者沈杰在站岗期间得知“进博”宝宝出生也没有请假离岗,依旧坚持站到最后一刻。
11月1日晚,正在谢卫路与沪青平公路开展网格巡查的宅东居委党务干部沈杰,接到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得知妻子急需送医院待产,可是当晚自己正巧值班网格巡查。再三思量之下,他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且通知家里人陪着妻子前往医院。
11月2日凌晨1点多,在接到妻子顺利生产的好消息后,沈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他表示,没能亲自迎接“进博”宝宝的到来虽有遗憾,但进博会就在“家门口”举办,自己又作为核心区带班组长肩上的责任不容疏忽,必须站好每一岗,不能缺席夜间巡逻工作。据悉,在完成居委会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也是19号志愿服务点位的志愿者,在诸光路盈港路路口进行志愿服务。
“your smile is so beautiful !”
“your smile is so beautiful !”一位外国友人在临走时对p16停车场的志愿者李亦轩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今天,李亦轩在位于蟠龙路与崧泽路交叉路口的p12停车场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位外国友人从路口走来行动略显不便。李亦轩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经过了解后得知是其所穿鞋子不合脚,于是便提议让他稍作休息再出发,其间向他介绍了进博会相关情况和接驳车路线等,是李亦轩真诚的微笑和细心的服务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肯定和点赞。
据介绍,该志愿者李亦轩,是一名中央财经大学的在读博士,这次专程从北京赶来上海参加进博会志愿服务。李亦轩也是一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经验丰富,此前,还为进博会志愿者做过一次公益的礼仪培训。
作为离国家会展中心距离最近的高校志愿者,很骄傲!
“我们是离国家会展中心距离最近的高校志愿者哦!”上海政法学院大二学生孙浩裕是17号线诸光路地铁站地铁口的志愿者,他向记者介绍时难掩内心的骄傲。上海政法学院位于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989号,是离国家会展中心最近的一个高校,这也是上海政法学院的志愿者们时常挂在嘴边广为流传的“小秘密”。
其实,上海政法学院到国家会展中心的距离在地图上显示就有19公里。而在进博会期间,考虑到给展商、参展观众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每天志愿服务上岗时间分为早班(8点—12点)和中班(12点到17点)。虽然青浦区每天安排大巴负责高校志愿者到集合点的接送,但早班志愿者们每天需要不到6点起床准备,而中班志愿者到学校已然晚上7点。为了不耽误当天在学校的其他课程,他们的午餐往往在喝点牛奶啃点面包之间就结束了。
每天这样来回跑会不会觉得辛苦?孙浩裕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前也去民办小学进行过支教。在进博会开幕那天,其所在点位每个人都服务了一百多人次,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在为他人提供帮助时,自己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这几天的志愿者服务,让我更加敢于和陌生人沟通和交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还扩宽了自己的眼界。”孙浩裕如是说道。
据悉,青浦区累计招募到3000余名志愿者,从11月3日开始正式投入到服务保障进博会的志愿活动中,在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重点旅游景区、购物商圈、重要交通路口、酒店宾馆等区域设置志愿服务点位331个,主要提供交通路口指引、站台秩序维护、景区引导讲解、进口博览会宣传等服务工作。全区随处可见“小叶子”们的身影,他们统一着装、微笑服务,已然成为上海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以上图片均为王泳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