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要修缮 淡水路丰裕里焕新颜
2018-11-7 0:00:00发布65次查看
住在市中心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却要每天和邻居抢公用厨房的地盘,甚至拎着木马桶去倒粪站,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让人很憋屈?在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淡水路214弄丰裕里和隔壁266弄小区,有一部分居民却还过着这样的生活。丰裕里是旧里,266弄是新里,但两个小区都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房龄将近百年。久经风霜的老建筑需要修缮,老百姓的憋屈生活也要改善。这个秋天,一些变化正在这两个小区悄然发生。
记者来到淡水路上,发现这两个小区的颜值都还不错。丰裕里的红色砖墙很是复古,266弄建筑的黄色外墙则显得明朗。朝着淡水路的这一片墙面,风格却有所不同。有的墙面上隐约可见一颗颗不同颜色的小石子,但整体又非常平整、细腻。还有的墙上,灰色的水泥密集地向外绽开,像是在湖面上打水漂掀起的水花。工人们介绍说,有小石子的墙面使用了一种叫做“水刷石”的老工艺,先用石子和水泥混合抹上墙面,待干到一定程度再用水冲刷,这才形成了细腻又有颗粒感的墙面。向外绽开的墙纹是用水泥拉毛的工艺一点点拉出来的。之所以使用这种费时费力的繁复工艺,是为了修旧如旧,让老建筑看起来更有历史韵味。弄口的“丰裕里”名牌看起来是原物,但显然经过了重新描绘,黑色楷体字在白底映衬下更为鲜明。黑色大铁门上包着塑料纸,显然是新装的。沿着弄堂朝里走,左右两侧的红砖墙有点不一样。右手边的砖墙有些风化、破损,左手边的颜色看上去却比较新。一位工人正在修补右手边的砖墙,解释说:“左边的是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修补好的。”
靠近弄口的47号,一位工人正帮助屋主把旧木门卸下来,装上崭新的深红色防盗门。隔壁人家的大门敞开,新装修好的公共厨房正在晾晒。记者向现场的黄浦区房管局住宅修缮工程管理人员打听,得知这段时间里,丰裕里和隔壁小区都在进行修缮更新,对居民住宅的老旧屋顶、承重构件、外墙进行翻新整修,为部分住户装修公用厨房,给个别没有卫生设施、但提出需求的居民家中安装马桶。新装修的公用厨房条件怎么样?走进门一眼看见三个新水斗沿墙一字儿排开,且各配一个水龙头。厨房四周,是米白色的复合板材吊柜和铺着大理石台面的橱柜。台面上散布着几个银晃晃的煤气灶头。屋顶有防火喷淋装置,看起来条件很不错。厨房翻不翻新,大有差别,那些新装了抽水马桶的人家又是什么样子呢?跟着住在216号2楼的李阿姨来到她家,走进她唯一的房间,感觉地方虽小,却五脏俱全。床、柜子、大橱应有尽有,一个抽水马桶安装在卧室一角,可用转角帘与房间隔开。李阿姨说:“这个马桶是我家独用的。那些新装抽水马桶的人家也和我们一样见缝插针,装在角落里。”
出了居民家,记者又注意到小区里的一些变化。红色的消火栓是新的,新的监控探头也装起来了。永业集团卢湾公房公司副总经理陆忠明表示,接下来,弄堂里的地面要重新修整,蜘蛛网般的架空通信线也将被埋入地下,让居民能在弄堂里看到完整的天空。与此同时,淮海中路街道也在对小区进行一些微更新改造,持续到今年年底。走出丰裕里,看到弄堂门口扔着几只破旧的木马桶。陆忠明说,在安装抽水马桶之前,居民们需要靠它们过日子,每天拎去弄口的倒粪站倒掉,或者干脆到附近的公厕方便。“这里的大多数人家,前些年都装过抽水马桶了,但还有个别人家因为条件所限,没能如愿。这次有人提出了安装需求,我们就帮他们解决。”想来,这几只木马桶应该是刚刚用上抽水马桶的人家丢弃的。也许,他们想用这种方式,向过去的困难告别。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