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技能送岗位送培训 长宁赴云南扶贫
2018-11-2 16:31:00发布53次查看
“就业扶贫红绿金号”长宁专列不久前开进对口帮扶的云南红河、金平、绿春三个县,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以及开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家政领域和烹饪协会专家,走县城、下乡镇、聊创业、抓培训,共同掀起了一场劳务协作高潮。今年以来,长宁区人社局因地制宜与对口支援县加强合作,确保高质量完成30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推动脱贫致富的民生愿景早日转化为幸福实景。
吹响“集结号”联动“牵红线”
拓宽就业扶贫广度
今年元宵节前,赶在农民工出城务工前夕,长宁区人社局、就促中心会同邦芒人力资源公司,携带43家企业3687个就业岗位信息,赴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开展2018年“春风行动”暨对口扶贫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在主会场——金平县招聘现场,当日接待入场求职人员9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37余人次。10月17日“就业扶贫行动日”当天,长宁在三个对口扶贫县的乡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8场,推出4208个岗位信息,吸引了2000余人参与。
为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长宁动员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区域企业,结合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当地实际,积极参与到岗位招聘。春秋航空开辟了“空舱乘务学员”(红河专场),并在当地组织面试,拟录取32人,在培训合格后可从事客舱服务及安全相关工作。在岗位安排上,注重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既全方位保障食宿,也着眼于技能提升,进一步吸引对口县的贫困劳动力走出大山,走向长三角,此类岗位数占到岗位总数的80%以上。
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提升就业扶贫宽度
长宁坚持秉承“以东部之长补受援地之短”,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并推动红河县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努力实现“一人外出务工,全家光荣脱贫”的目标。针对红河县“红河嫂”转移就业的需求,区人社局深化“红河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专项培训,培训合格后积极推荐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就业。此外,还组织来自上海烹饪协会的专家、老师走进绿春县职业高级中学,结合就业扶贫训练营的筹建、餐饮培训的项目内容等进行交流,并形成了合作框架协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区人社局牵头,精准把脉当地意向创业者和初创小微企业家的需求,有效发挥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优势,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一批有着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当地开展专题授课,吸引了百余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帮助学员更好地拥有技能之长、创业之方。
区人社局还组织调研组走访了三个对口扶贫县的扶贫车间、众创空间等,实地了解这些载体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作用。隶属于红河县的库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区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当得知库博公司“招募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基地管理户,致力于以产业带动就业扶贫”时,调研组鼓励其加大产品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位于金平县的博格众创空间成立于2016年,目前入驻孵化企业50余家,且不乏中外合资企业,调研组对其在制度规范、产品保障宣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攻坚有“术”脱贫有“路”凸显就业扶贫温度
区人社局与区合作交流办、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签订就业扶贫合作三方协议。运用社会力量,依托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建立了红河县、绿春县和金平县分站,促进劳务协作工作更接地气、见实效。同时,三个县也已在上海建立驻沪就业服务工作站,为到上海务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信息。
就业创业对口服务平台、技能培训见习平台和“互联网就业”信息互通平台延伸到对口扶贫县,区人社局与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社部门分别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明确考核指标、动员形式、培训目标、资助方式、沟通机制、援外干部职责,共同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的完成。
区人社局对接需求,及时发布“聚焦劳务协作,助力沪滇扶贫”帮扶项目征集通知,得到了长宁区域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嘉春753创业园区、联通国际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聚英众创空间、马克沪众创空间和元意识创业孵化基地等援助建设三个对口扶贫县的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劳务协作线上信息平台和捐赠工作设施设备。邦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爱宁(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更是主动报名,参与到了实地调研。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