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僵尸企业”处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近年来长宁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国资委在调研上服集团、万宏集团、九华集团的下属二、三级公司过程中,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遇到“僵尸企业”处置难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大调研。
part 1历史包袱重,企业处置成本高
据了解,有些传统制造业等老国企因为市场原因生产经营基本停止,企业自身可用资金有限,在实施改制破产、资产处置、土地出让、补缴税费等过程中因为成本巨大而难以负担,致使很多国有企业的改制搁浅。
part 2遗留问题众多,清算注销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企业存在着股东失联、对外投资或分支机构无法清理、会计账册保存不全和清算注销涉及诉讼等问题,导致企业清算注销困难重重。因此,多数“僵尸企业”陷入“想改而改不起,想破也破不了”的尴尬境地,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企业资产无效占用、自然损耗,资产减值和资产不断流失,今后企业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近年来,国资委不断加强“僵尸企业”清理关闭力度,在《长宁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明确要加强科学管理,对“僵尸企业”进行税务清理和工商注销,对关闭注销确有困难的实行“锁定”,抑制出血点。
此外,国资委积极协调,多次与区工商、税务、房管、规土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对接,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探讨“僵尸企业”处置办法。同时,建议区政府联合区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僵尸企业”关闭注销过程中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研究,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参照市政府和其他兄弟区的做法,加强政策支持,为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