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工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长宁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
我们要把长宁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大会要求上来,紧密结合长宁实际,努力开创长宁工会工作新局面。
把握新使命新目标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王沪宁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致辞,李克强总理为全体代表作了经济形势报告。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党中央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长宁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八个坚持”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使我们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有了新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长宁各级工会组织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引导全区广大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深刻把握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四个立足”是面对新时代新方位新变化新格局新阶段,对各级工会组织提出的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长宁各级工会组织将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责任、改革责任,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广泛凝聚长宁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增强先进性,充分展现长宁职工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风采;进一步增强群众性,努力形成长宁工会共建共享共治的生动实践。
完善三方协商机制
王东明同志做的大会报告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四个着力”的目标要求和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目标明、任务清、思路准,紧紧围绕大局,突出主业主责,为我们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长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将着力解决好全区广大职工群众最困难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使长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职工群众。长宁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协商协调机制,推动企业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集体协商为基本平台的民主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深化区总工会与区法院、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四方联动机制,做好预防调处劳动关系矛盾工作,确保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将进一步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做好服务职工工作。年内,长宁区根据大调研过程中职工群众对职业健康和服务的需求,联合区卫计委、联动各街镇(园区)、协同社会第三方组织,推出《家庭医生进企业送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区工人文化宫在已经全面完成“退租”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回归公益的步伐,优化做实“还文”方案,满足长宁职工群众多元化的文体活动需求。
增强组织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工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东明同志的报告也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长宁区将坚定不移地深化工会改革,切实把改革成效转化为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
深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通过改起来推动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中心城区,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是长宁工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内和明年年初,长宁区将召开系列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专题座谈会和现场会,继续深化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本着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理念,针对工会经费、会员会费的使用、建会入会的方式、非公企业工会基本职责和兼职工会主席激励政策等问题,依法制定相关制度和指导性意见,把工作力量、经费使用等向基层倾斜。同时,加强分类指导,依托创新区域化党建平台,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机制,形成一街镇一方案、一街镇一特点,稳步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
强化自身改革创新,通过改起来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根据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工作要求,长宁区将进一步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建设,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看得见、找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信得过、靠得住;进一步加强工会作风建设,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把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建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工会十七大吹响了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待扬鞭自奋蹄,长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唱响唱好新时代奋斗者之歌,肩负起建设国际精品城区主力军的光荣使命。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 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