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徐汇新闻

新时代 共享未来 乐游上海

2018-11-1 0:00:00发布87次查看

发挥进口博览会的辐射效应,加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联动,上海市旅游局为与会嘉宾推荐了25条旅游精品线路,涵盖江浙沪经典、特色景点。

亮点一:深挖旅游资源,可自助,可跟团,满足初访、多次来沪等各类型游客需求

上海市内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地铁、巴士已然作为串联沿线旅游景点的纽带。因此,在25条线路中推出了8条自助游产品,仅作为信息发布,方便游客自行参观。

同时,也开发了半日、一日、多日的跟团游,配备专业导服人员,为游客进行深度讲解。初访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大世界、浦江游览、上海中心等知名景点,体验上海都市旅游;多次来沪的游客,可以来到上海近郊,深度体验上海历史文化;此外,还有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工业旅游线路、红色旅游线路,全方位展示上海特色。

亮点二:主推上海经典线路,代表上海城市形象

精品线路涵盖上海旅游的优质资源,选择突出上海烙印和具有知名度的景区景点。有经典线路,也有创新产品,向海内外参会嘉宾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上海新风貌。

上海正在全力打响的“四大品牌”内涵集中体现在25条线路中,真正让海内外游客有所收获,感受到上海的多样风情。

亮点三: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扩大旅游目的地联动

除市内游外,此次还推出了5条江浙游线路。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排头兵,在进口博览会的契机下,率先开放资源,以精品线路为着力点,为长三角输送客源。以此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周边区域提升旅游品质,形成长三角利益共同体。

海派文化看徐汇

衡复历史风貌区、徐家汇源、上海西岸

傍晚的徐汇街道上,年轻恣意的身影和年迈苍老的背影交相辉映,人们结伴舒心惬意地游憩于梧桐掩映的茫茫夜色之中,或静静安坐、或缓缓漫步,每个人都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暇时光,体验心醉的夜色之旅。

进博会来临之际,徐汇旅游局线上线下结合推动实现“建筑可阅读”。搭建线上阅读平台,深度梳理253处优秀历史建筑资源,设置导览二维码,通过音频讲故事、建筑3D解构动画、AI人工智能导览等方式展现建筑魅力,营造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丰富线下阅读活动,设立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等5个阅读点,设计“名人故居之旅”等十余条建筑主题阅读体验线路,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讲解服务,引导市民游客走进老洋房,深入理解建筑文化内涵。喜欢跟着导游徒步微游的嘉宾需要提前一天向武康路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预约,喜欢自助游的嘉宾可以通过徐汇旅游微信,了解徐汇旅游产品。当然,如果游客来不及预约,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及徐家汇源游客中心分别推出探访武康路和海派发源地体验游线路,每天上午十点,下午两点提供一次免费讲解服务。

衡复历史风貌区

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在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武康路上,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不经意抬头可以看到散落路边的欧陆建筑。光阴飞逝中,这些可以阅读的老建筑、老风貌,遗留下来的醇香引人回味,随着时光变化而变幻出的光彩,更加让人陶醉。

武康大楼是武康路的标志性建筑,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武康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一幢接一幢的名人故居,113号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宁静温馨的花园洋房是巴金生前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393号英国乡村式的花园洋房是民国先驱黄兴的故居,孙中山曾多次借宿这里商议要事;还有复兴西路147号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是中国文坛大师柯灵的故居,陈国荣夫妇也在此居住过半个世纪;五原路288弄的假三层近代里弄式花园洋房是“三毛之父”张乐平的故居,其创造的三毛形象家喻户晓,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当然还有宋庆龄,刘靖基,贺绿汀等人的故居也在此处。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存着对未来的憧憬,在幽雅的院落、朴素的小楼,追忆遗落在往事中的串串音符、点点宝藏,找到灵犀的方向。

徐家汇源

每一座城,都有独属于他们的故事,每一座城,都有属于它的浮世清欢,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独特的魅惑画卷。探访完名人故居,我们来领略见证了“最早看西方”文明进程的上海首个开放式都市旅游景区——徐家汇源的胜景。如果你喜欢美食,热爱购物,喜欢老上海的摩登和新上海的时尚,那你会喜欢上徐家汇源,这里新旧交融,古典浪漫与现代时尚并存,在漫步中一点点品尝这里从容而又精致的海派味道。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光启纪念馆、圣母院旧址等等,这些古老的建筑都代表了各自的特色。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双塔建筑,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大堂可容纳3000人同时参与宗教活动,曾为远东第一大教堂。

藏书楼,位于漕溪北路80号,南北两幢交错建筑,北楼,即大书房,建于1897年,为两层双坡顶,上层为西文书库,布局和藏书排架为梵蒂冈图书馆式样;下层原为中文书库,仿照明代宁波天一阁风格;南楼,原耶稣会住院,即神甫楼,竣工后数度改建,于1931年固定为四层坡顶,外廊式建筑。

徐光启纪念馆,位于南丹路17号,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异地保护改建而成,陈展面积220余平方米,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材料,展现徐光启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西岸印象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打开了艺术之门,迎来一场千年龙华百年工业文化的“穿越”游,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千年古刹龙华寺祈福,还能领略上海百年“航空文化”“码头文化”,了解一段段关于英雄城市、码头工业、民航事业、兵工传奇的故事。

上海西岸已开通了8.4km的浦江游览,踏着落日的余晖,看着潮起潮落,感受母亲河甜美的味道。

最后来一场再破苍穹的艺术“翱翔”游,上海西岸保留了“老上海元素”,延展人文记忆,以天地为画布,为艺术插上翅膀,形成独具艺术特色的户外艺术馆群落,游客们可以通过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品,触摸艺术的触角。

(来源:文汇报)


徐汇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