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生态功能,黄浦江沿岸规划将新增大型生态空间近1000公顷,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滨水与腹地生态斑块的连通,增强生态网络韧性,提升区域整体生态效益。”在昨天开幕的“2018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毅松透露,将通过增加规划公共绿地,完善绿网结构,打造滨江互联互通生态网络,并推进全流域水体治理,积极运用绿色建筑等低碳技术,开展重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滨水绿色低碳的示范带。
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以“卓越城市,魅力水岸”为主题,聚焦上海“一江一河”的世界级滨水空间建设。
根据已公示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黄浦江沿岸发展定位为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据了解,世界上主要大城市的滨水地区都经历了从生产型岸线向生活型岸线的转型,相比世界级滨水岸线,上海的滨水地区目前还存在着产业能级未能充分体现全球竞争力、滨水文化价值未充分体现、整体景观形象协调性有待提升以及滨水生态功能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对此,徐毅松表示,滨水区的建设将对标世界一流滨水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最高标准,强化各规划协同,实现系统升级的要素统筹、滨江岸线与腹地开发之间的时空统筹和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的实施统筹,并在功能、空间、文化、生态、景观等五个方面推出相应策略和行动。
在生态建设上,徐毅松表示重点在自然岸线营造、强化人对自然感知等方面。他介绍,浦东滨江规划了近两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将建设成为“生态自然永续的大公园、文化融合创新的大公园、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这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理念的最佳诠释。”他表示。
据悉,世博文化公园保留了4个世博场馆,新建温室花园、上海大歌剧院、马术公园等,计划2021年基本建成开园。
根据此前发布的《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除了世博文化公园,浦东滨江沿线还有多个项目列入其中,涉及核心区段空间景观、滨江公共空间以及特色功能项目等多个方面。
其中,结合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向黄浦江上下游引导延伸,上海将逐步启动三林楔形绿地及外环绿带建设,公共空间向南拓展至浦东-闵行区界,与闵行郊野公园形成贯通空间;提升贯通开放公共空间的景观品质和服务品质,洋泾港周边景观绿地延伸、川杨河周边景观绿地延伸、陆家嘴北滨江改造以及东昌轮渡站、杨家度轮渡站改造等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整合滨江地区公共文化资源,通过大歌剧院、民生文化城、浦东新区美术馆、艺仓廊道及周边区域改造等项目,传承上海文脉优势,通过浦东滨江民生码头等系列工业遗产群落保护和再利用等项目,加强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和区位特色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