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静安:回眸4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8-10-30 14:50:43发布60次查看
  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静安区南京西路综合开发
李庆苏,1949年11月生。1991年至2007年,先后任原静安区财贸办主任、九百集团董事长等职,长期在原静安区财贸商业系统工作,经历南京西路综合开发的规划、建设,直接亲历梅龙镇、中信泰富、恒隆广场及久光百货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口述:李庆苏
采访:陈凌、刘伟星、糜思芸
整理:刘伟星、糜思芸
时间:2018年5月22日
上海南京路被誉为“中华第一街”,她是上海现代商业的象征。南京西路地处这条闻名遐迩的“十里长街”的西半段,是上海的第一条西式马路。在二十世纪初,吸引无数洋人、买办和富商在道路两旁争购土地、营造花园、住宅和娱乐场所,德义大楼、同孚大楼等花园住宅相继落成,平安、美琪大戏院先后诞生,又拥有诸如开开百货、凯司令食品店等一批极富特色的商店,它一度因成为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西半部而名扬海内外。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少商店濒临绝境,相继倒闭停业……解放后的南京西路,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重焕生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南京西路商业街陷入空前的困境,商店经营特色消失殆尽,服务质量急剧下降。作为上海商业不可分割的整体,历经几起几落,兴衰起伏的发展史。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这条繁华大街走出低谷,迎来新生。1993年初,《上海静安南京路发展规划》经静安区第五次党代会和第十一届一次人代会通过,开始实施。自此,一项耗资150亿元、规模空前的改造工程在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南京西路上迅速展开。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容,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商业大街正款款走进人们的视野。
顶层设计三部曲,高瞻远瞩指方向
对于我们这些亲历者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南京西路综合开发”是非常难忘的往事和极其宝贵的经历,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在每当我走在南京西路上,都倍感亲切。首先从它的背景讲起,当时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深圳率先崛起了,上海人是又羡慕又着急,一直处于领跑状态的上海怎么能落后于人呢。终于机遇来了,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中央对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是开发浦东,浦东开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委、市政府拓宽思路,不仅要抓住开发浦东的机遇,同时也要把浦西干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战略思想。
上海当时有五个商业中心,叫“四街一场”,就是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场。其中南京西路的开发最具潜力。其一,名店成林、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商业基础,拥有一些我们国产的,有历史有口碑,牌子响亮的老字号。像鸿翔、蓝棠博步、龙凤、开开、南京理发店、梅龙镇酒家等。在南京西路上被市、区命名的名特商店有54家,并创出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名、特、优”商品。还逐步形成了南京西路“儿童用品一条街”、王家沙鞋业“三角洲”等特色区域,不断在烘托南京西路的商业特色和整条街的品牌集聚效益。其二,位置优越,黄金地段,南京西路占据了非常好的地理位置位置,整个上海有一条黄金线——从虹桥机场到陆家嘴这一条线路,也是上海的经贸线,现在一些知名企业和大楼全在这条线上。而南京西路正好是这条黄金线的中段,东来西往的人们都要经过这里。其三,高楼林立,宾馆成群。除了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锦沧文华和希尔顿大酒店,上海宾馆、静安宾馆、百乐门大酒店、国际贵都等相继在南京西路、静安寺地区落成,上海展览中心也经常举办各种大型的博览会、展销会,可以说是万商云集之地,吸引很多中外宾客。静安区历届领导,包括静安区很多老同志,都非常珍视南京西路难得的商业基础和历史条件,非常希望南京西路能够重振雄风。
市里的领导也十分关注南京西路综合开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为了南京西路的开发问题先后专门来静安区调研两次,我有幸都参加了。他第二次来的时候,首先视察了梅龙镇广场基地和中安名品一条街,然后听取了鸿翔百货的改造计划,之后参观了王家沙和开开集团,还为开开集团题词——“领袖风采”。他在静安区停留了整整一天时间,晚饭后才离开。吴邦国同志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市委市政府对于南京西路的综合改革开发是坚决支持的,你们要牢牢把握住这次机遇。大家都知道南京东路是殖民主义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给我们留下的远东第一街。现在我们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也要搞一条现代化的南京路,就是在南京西路。我们共产党有能力、有希望能够搞成一条完全现代化的,和国际上媲美的南京西路。”邦国同志还说:“怎样搞?起点要高,整街坊改造,利用外资为主。”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
上海要改造,要开发浦东,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那么怎么来改造?钱从哪里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菊说:“黄金就在脚下”。这提示着我们要充分利用上海市中心的级差地租了,走一条合理的利用外资的路。当时市场经济的局面刚刚被打开,全新的房地产开发理念跃然而出。并且市政府建立向区县简政放权、采取二级政府二级管理的新体制。借助这股东风,区委、区政府大胆提出了发挥静安区级差地租的优势,用土地批租来获取改造旧城区、综合开发南京西路所需资金的设想。土地批租是事关国家的土地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的大事。对静安区来说,它又是事关重建南京路的规划能否很快实施,20项大改造工程能否尽早启动的大事。正是基于这种全局的思考,静安区委、区政府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抓土地批租工作。1992年6月,静安区与香港“美福”房产公司签署了“劳动新村”地块的土地批租合同。“劳动新村”是延安西路以南、镇宁路以东与长宁区交界的一块棚户集中区。这次土地批租的成功打开了一条旧改资金土地筹措的新路子。
静安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在1992年10月和1995年10月,先后两次召开国际研讨会。在1992年10月7日,由区政府和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联合举办的“静安南京路现代化研讨会”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举行。市政府领导徐匡迪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静安区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以及海外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时任副区长范希平在会上作了《把静安南京路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的专题报告。领导、专家、学者和海内外客商们都踊跃发言,对静安南京路的改造开发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时任副市长徐匡迪在会上讲话,称赞静安区重建静安南京路的大胆设想和开拓精神,他说:“把静安南京路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商业街完全符合90年代上海发展战略的要求。”
理想来自实际,理论决定实践,顶层设计决定发展道路。在整个南京西路开发的规划中是有一个三部曲的漫长发展和演变过程,其实也代表着静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部(1992—1998年),可概括为步入现代化阶段,以建设一流中心城区为阶段性奋斗目标,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扬帆启航。陈炜书记、童永歙区长的时候就提出来一流城区。最早南京西路是提出来建远东第一流的目标,真正提到建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是童区长这一届。第二部(1999—2006年)可概括为以建设双高区为阶段性奋斗目标。1998年、1999年,陈振鸿书记、姜亚新区长来了以后,提出了双高区,南部高品位商业商务区,北部,高品质的居住区,这就是静安区的目标,而且还有“双高战略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第三部(2007—2015年)可概括为迈向国际化阶段。
第一次国际研讨会后的静安南京路发展规划作为整个顶层设计的第一部曲对于整个综合开发项目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内容是计划投资150亿元,在静安南京路沿线建设20个重大工程项目,1993年和1994年各开工10个大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构筑起静安南京路现代化商业街的基本框架。东段(成都北路至陕西北路)是以百货、服饰、美食娱乐为主的商业服务中心;中段(陕西北路至常德路)是以国际商务、展览交易为主的商务贸易中心;西段(常德路至镇宁路),包括千年古刹静安寺,是以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为主的旅游购物中心。
经过两年的施工建设,静安南京路20个重大工程全面开工,部分建筑先后结构封顶,在形态开发取得明显进展的情况下,1995年10月,静安区政府联合上海市计委、建委、外经委、财贸办公室、规划局、外国专家局等,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举办了“上海静安南京路功能开发国际研讨会”,为了完善发展规划,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投资者来关心和参与静安南京路的开发建设,而这一次商业与商务并举的概念被引进来了。
时任静安区区长童永歙在研讨会上作题为《面向新世纪,构筑新功能》的主题发言。他提出: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之一的目标和上海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对静安南京路地区的要求,决定静安南京路地区的功能定位就是成为商业商务区;静安南京路地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特色和优势;这一地区近期开发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会产生的巨大能量。他还描述了静安南京路功能布局的特点,功能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功能开发的实施步骤,强调静安南京路地区的功能开发必须坚持高起点,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前瞻性原则。童区长预言,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这里必将成为商业商务发达、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气息浓郁的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商都,成为二十一世纪新上海的又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人士围绕静安南京路功能开发这个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普遍认为静安南京路处在上海市的中心,又是虹桥机场至浦东新区的必经之地,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加上已有的商业基础及展览中心,宾馆群落,是十分理想的商业商务区域。他们根据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的提出要注意20座大建筑的整体性、协调性,给人以美感,有的建议加强交通、能源、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的建设,以适应商业商务活动的需要,有的认为城市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建筑物的设计同样重要,让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使人们感到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安全、舒适、温馨;有的主张保持一定规模的居住人口,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放在一起综合考虑,以支撑这一地区商业商务的持久繁荣。
真抓实干三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
顶层设计的全面和精准,使得南京西路的发展之路变得清晰明朗。在1993年4月7日,“静安区成都路高架建设、南京西路综合开发誓师大会”揭开了南京西路综合开发的帷幕。1993年8月18日午时,轰隆一声炮响,亚细亚集团所属的“陕北菜场”地块定向爆破成功,接着,其余九大项目也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动拆迁,至年底,全部按预定计划破土开工。顶层设计三部曲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充分体现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三落实”中。
首先是思想落实。时任静安区委书记许德明非常重视思想统一,在南京西路综合开发这个事情上,他一直给我们鼓劲:“大家思想解放,不要怕错,只管大胆地干”。直到现在我还非常怀念那个时候的工作氛围,所有人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目标,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即使身为配角,也任劳任怨服务大局。记得有一次,一个项目出现问题亟待解决,当时已近凌晨,我们的同事也都从家中赶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没有一丝埋怨。
其次是组织落实。在1993年3月1日,成立了由童永歙区长任总指挥的静安南京路综合开发指挥部。下面有具体分工,有时间节点,有督促检查,有难点公关。以1996年为例,这一年里财贸办的工作重点:一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形态开发,因为这是我们建立南京西路现代化发展框架的关键一年。因此抓好各个项目的形象进度至关重要。二是结合地铁二号线,抓好新项目的开发。以地铁二号线静安段车站建设为契机,实施新项目的开发。并且上级要求我们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动迁安置及抓好开工准备经验的基础上抓好这些项目的居民动迁和开工前期工作。三是抓好功能开发,为在1997年初步建成南京西路的现代化发展框架,形成特色,必须搞好这一路段的街景设计和建设。因此,必须抓紧引进海内外大客商、大财团、大公司进驻,投资南京西路。四是抓好交通和重大市政配套的实施。以地铁二号线建设为契机,解决这一地区重大项目完成后的用电问题,辟通与南京西路平行的非机动车道,实施建造一至两个社会停车场,使南京西路的人流、车流得到很好的集散,使南京西路的交通达到“高效、便利、舒适”的效果。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每个阶段都是条分缕析,层层分明的。这种组织落实的效果非常明显,至关重要。
最后是责任落实。南京西路的改造步伐,步步都是艰辛,道道都是难题。资金、用地、与客商的谈判等等。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且层层落实。区领导先跟我们签约,我代表财贸办负责的几个项目再和下面的公司负责人签。我代表财贸办负责的几个项目,最大最主要的是“梅泰恒”,梅龙镇、中信泰富、恒隆广场责任人都是我。这个责任是全方位,就是这个项目你负责,你完成动迁,你完成招商,你完成开发,全部都是这样,然后我们财贸办再落实具体公司和责任人。比如,梅龙镇广场由王邦煜全部负责,恒隆这块地的动迁是江玉森全权负责,中信泰富这块地是程树军负责。20个大工程,需要建设资金150亿元,这对当时全年的财政收入才4亿元左右的静安区来讲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么巨大的建设资金从哪来?南京西路改造需要动迁大批居民,静安区又是中心城区,动迁房源严重不足,这个棘手的问题又要怎么解决?工作千头万绪,问题接踵而至,但是我们负责各个版块的同志,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责任。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地扩大外资规模,吸引世界级的大财团来南京西路参加改造开发。在1993年开工的十大项目资金到位率达到了122%。这不仅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也使南京西路商业街的开发从资金筹措到合作形式,在初始阶段就紧密地与世界市场、国际惯例沟通、接轨。而我们负责动迁工作的同志,广泛收集房源信息,主动找米下锅,尽量落实价格合理、地段适中的动迁房源;他们还深入细致地做好动迁居民的思想工作,亚细亚商城等基地还专门派大客车接送居民实地察看动迁房,力求让居民搬迁得愉快,放心。1993年开工的十大项目,共搬迁61个单位和2239户居民。
1994年1月11日,区委书记许德明在当时的重大项目表彰签约大会上,总结了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树立全局观念,群策群力,发挥整体效能;三是积极筹集资金,扩大利用外资,及早落实工程前期资金和建设资金;四是多渠道动迁房源,精心,稳妥组织居民动迁,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坚持两手抓,坚持精神文明,培育优秀人才。这五条基本经验,我认为是改造开发南京西路实践活动的最好概括。
同心聚力梅泰恒,明珠璀璨久光辉
南京西路20项大工程是整个综合开发工程的重头戏,也是一流城区建设的根本性基础。但是那么多大工程、大项目同时上马,工作量之浩繁,任务之艰巨,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开拓外资渠道,一方面筹措动迁房源,组织居民动迁。1993年8月,梅龙镇广场的破土动工就是一个典型,梅龙镇集团的动迁班子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就动迁了146户居民和27家企业,把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大基地拆平,使基地做到当年动迁、当年开工,这是创造奇迹的速度啊!当然也要同时感谢一下,为了上海的发展,为了静安南京路的大变样,那里的单位、企业和居民克服种种困难,按时搬离了生活几十年的静安区,作出了奉献和牺牲,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讲到梅龙镇项目,我有一段经历。记得有一次跟随区领导到香港拜访在静安参与项目的港商,为了实现南京西路更多更好的开发项目,代表团从早到晚都要拜访不同的港商,行程非常满。梅龙镇广场的项目商谈正好安排在一天的午饭时间,因为早上会谈还没结束和交通堵塞的缘故,由我先去和记黄埔集团打前站,没曾想李嘉诚先生亲自出来了,在我说明原因之后他理解地表示:“没关系,再等等,我和你一起到路口去等吧。”就这样,李嘉诚先生和我在马路边上足足等了二十分钟,其间我们也聊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谦和可亲的老人,毫无亚洲首富的架子。午饭安排在和记大厦的顶层,李先生的私人餐厅里。席间,李先生谈笑风生,气氛非常轻松融洽,他还非常形象地表示:“我本人非常喜欢上海,为什么呢?上海有一条繁华的南京路,这条南京路,就像英国女王的一个华丽王冠,但我更喜欢的是南京西路,南京西路是这个王冠上面的一颗明珠。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跟静安区政府合作,让这颗明珠变得更亮,更有光彩。”接着他又反复提及梅龙镇广场的取名:“梅龙镇好,我喜欢梅龙镇,就用梅龙镇这个老字号命名梅龙镇广场。”所以梅龙镇广场项目作为最早引进外资和落实中外合作经营的项目,具有开创性的典型意义。
梅龙镇广场的开业在上海引起了轰动。首先,从商业到商务并举的概念引入,对于整个上海市规划而言,是一个思路上的启发和重新调整,起初上海规划部门对中心城区高层建筑的限高是60米,但是梅龙镇广场做到了楼高100米,占地7万平方米,这是一种艰难的突破。其次,它是上海首家采用国际现代流行的shopping-mall模式的商厦,容纳着大型百货公司、国内外顶级品牌的专卖店、精品屋、自选商场和金银首饰店,还有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美食广场、大众超市以及影院、舞厅、游戏房。梅龙镇广场的面世,是对传统化、雷同化的商业格局的冲击,同时也标志着静安南京路综合开发向实现现代化框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个项目是中信泰富广场。中信泰富怎么来的呢?起初叫静键富丽项目。我们希望能加大开发力度,进行整街坊改造。于是财贸办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后来叫静安商贸总公司。当时的动迁力度也十分大,但我们需要引进外资来确保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当时经有关人士介绍,香港的中信泰富集团参与进来了。中信泰富项目是在1993年12月4号完成批租的,在2001年开始营业。中信泰富广场的设计很有特色,外立面由全玻璃幕墙构成,楼内开放式设计。整个中信泰富广场由34500平方米的新式商场和71000平方米的国际甲级高标准写字楼组成。
再谈到恒隆广场,恒隆广场的项目最初计划由开开集团负责。“开开”最早由王家沙对面的路口的一个名特商店,逐步走到制造和销售一体化的一个品牌公司,它的发展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但是恒隆这个大项目不能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引进外资。经中创集团介绍,我们的谈判对象是香港最具实力的上市公司之一——恒隆集团。由于这是静安区总标价最高的项目,具体谈判也就格外艰难。谈判由区领导直接负责,批租办全力以赴,就在签约的前一天晚上,双方还在就具体条款进行协商,绞尽脑汁。一直谈到凌晨,足足谈了六个小时却谈不下去了。当时建委的王和泉副主任坐在花园饭店的大厅一直坚持着,眼看希望渺茫,始终关注着这场谈判的童区长出于关心要他回去,但王副主任还坚持等待着,最后港商总算同意了。经过双方的努力,1993年12月22日,恒隆广场终于签约了,要投资三亿美金于南京西路原第三加油站地块附近的旧区改造,恒隆集团准备在那里建造比上海商城高出100米、66层楼高的标志性建筑恒隆广场,恒隆董事充满信心:“别看现在问起来恒隆广场的位置在哪,人家会说是在上海商城旁边,等以后造起来了,人家就要讲了,上海商城是在恒隆广场旁边!”恒隆搞出来以后,是到2002年才开业的,它是个制高点,那个阶段上海浦西最高的楼是它,200多米,它一开业,又轰动了整个中国,就是说中国最高档的,国际大牌最全的地方就是恒隆。
所以梅、泰、恒三大广场出来,奠定了静安南京路的基本框架和标志性的形态结构,奠定了静安南京路商业占据整个上海商业的制高点的基础。
接下来南京西路的开发重心就逐渐转移到静安寺地区的开发。1996年正好实行政企分开,经区政府重新划分,最终形成了三大集团,也即梅龙镇集团、开开集团和九百集团。当时我已在九百集团任董事长了。我在九百集团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参加静安寺地区的开发。九百集团的名声响亮,但当时在南京西路却没有自己的一个大商厦。所以九百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南京西路、静安寺地区建造一个具有核心地位的8—10万平方米的大的购物中心。当时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静安区政府战略决策,决心大刀阔斧改造静安南京路,描绘并实现了一幅壮丽的蓝图。首先是土地资源的问题:地铁2号线的建设所动迁出的区域为静安寺地区的开发项目提供了充分的土地资源。紧接着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然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项目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前期,我们九百集团所利用属上市公司的运作和各方面集资的办法承担了项目开发的主要资金,时任静安区区长姜亚新,因为资金问题连续来九百集团开过六次会议,在区领导特别是陈振鸿书记、姜亚新区长、张国洪副区长和集团上下的努力下,我们边建设边招商,最终,我们与拥有香港崇光百货的香港利福国际集团实现了合作合资,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功能开发问题。它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日式百货的经营理念和海外的管理团队与我们互取所长。
静安寺地区作为南京西路的龙头、核心区域,又毗邻静安公园与静安古寺与南京路连接,因此坐落于此处的购物中心,在设计上必须下一番功夫。我们邀请国际上的知名设计师参与进来,按照我们的介绍和思路,他给出的设计理念:南京路是上海的财富黄金线,滔滔江水一路流淌,在静安寺这里形成漩涡,成了一个聚宝盆。而圆形阶梯式的设计意味着对于紧邻着的静安古寺的尊重和礼让,因为这样的设计使得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先看到古寺,再看到这座购物中心。再谈到取名问题,我们建造的这座楼叫九百城市广场,为了和它相呼应,本想为百货取名为“九光百货”,港商利福国际集团与我们商量,改了一个字,“九”改为“久”,寓意就是长长久久、永久光辉的,因此我们将它改名为“久光”。久光秉承着国际化的销售理念,引进了许多新的国际品牌和大牌的旗舰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在销售上不作低端的促销活动,以白领作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实行终身会员制。比如“福袋”式的销售模式就很受年轻女性的喜爱。所以久光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增长趋势,成为上海的商业地标项目。
如今的南京西路是新上海人的天地,也是老上海人娱乐休闲的乐地。因为南京西路的开发建设除了引进现代化的经营与国际品牌,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的老建筑风格和商业老牌子,还原了老上海人的记忆。比如南京西路的北侧,高楼林立,商厦成群,大部分是现代化建筑,而南侧,保留展览中心、平安电影院、静安别墅、张园大客堂这些优秀历史建筑,特别是“梅泰恒”对面,保留了“中安名品长廊”一条街面,景德镇、鸿翔、兰棠、新镇江、梅龙镇酒家、王家沙这些熟悉的店面和风格,它们唤起的是一种亲切而具有历史感的美好回忆。在南京西路的开发规划里,我们期待它能够成为城市开发案例中,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成功典范。
南京西路综合开发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在静安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每一期都能如期完成。这个宏伟工程的建设过程提供的是辩证的发展思路和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在我们区政府内部形成了服务大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良好风气。一张蓝图不断完善,一张蓝图干到底,南京西路的开发规划一出台,就是一代接一代人的坚持,不到终点绝不放弃。正是在这样的求新、务实的“静安精神”鼓舞和感召下,静安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同努力,用智慧、激情和汗水致力于南京西路的开发,才有了今天的硕果。
招商引资聚活水,筑巢引来凤凰栖。在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并蓄的都市里,在历史余晖与现代曙光的交相映照下,南京西路宛如一颗明珠,在上海、在中国、在世界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彩。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坚信和希望,静安人将继续踏上前人的奋斗之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追求卓越的情怀,进一步发展国际化的南京西路,开创上海更美好的未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