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河长”上岗有了智慧神器
2018-10-30 14:07:08发布52次查看
手里拿茶杯,肩上甩根毛巾。每周一上班前,奉城镇八字村村书记王忠敏,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去村里的2号、3号河及北横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候,村里老百姓让他歇一歇、停一停,可这位家门口的河长,干活从不敢断档、偷懒。“自从区里的‘智慧河长’上岗后,我们有没有巡河,有没有发现问题,有没有解决难题,这个‘河长’都知道,我们不敢懈怠!”站在河边,王忠敏一边查找问题,一边回答。
这个“智慧河长”,共有两部分组成。前端,是直接嵌入在每位河长手机里的奉贤河长app,每位河长巡河时,必须点击进入该app找到相应模块,系统就会自动就近匹配出相对应的河湖信息,实时定位出巡河轨迹、巡河履职情况,证明“河长在巡河”。与此同时,这些数据还将同步传送到奉贤区河长制智能监管平台上,方便政府进行实时监管,倒逼河长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
探索实时动态智能监管,是奉贤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行动之一。区审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的,是主动回应、解决群众的难点、痛点,水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亟需通过新方法、新举措,对河长履职尽责、河道治理、水质监测等进行全面监管,促进奉贤治河治出成效。今年3月,“智慧河长”上岗后,全区4691条河湖、1218名行政河长、2.8万个沿河排口信息、2000家沿河企业信息、8631条水质数据顺利入库。目前已实现全区河网、河道沿线综合信息、河长履职情况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展示。
(下转2版)(上接1版)“当然,摸清‘家底’、管好队伍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奉贤区河道水闸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慧河长”还与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的处置平台相互连接,河长在巡河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智慧河长”这个“接口”,直接将问题流转到处置平台上,处置平台再将问题“分拣”到各个牵头部门,限时解决问题,证明“河长不是挂挂名”的。目前,平台记录上共有26731人次巡过河,上报有效巡河案件225件,其中,结案138件。
为避免“玩过家家”,“智慧河长”平台上还嵌入了微信公众举报平台,市民只要关注“奉贤河长”微信公众号,就能随时举报涉河问题,实现全面共享共治的治水管河机制。目前,已有1058人关注微信号,共上报涉河案件185件,结案率85.3%。
此外,奉贤区还将水文数据、环保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全部纳入“智慧河长”平台,数据每小时自动更新一次,实现水质监测的日常化,从而试验“河长有没有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目前,952条水质数据自动接入平台,35个水文人工监测点位、34个航务主要航道监控视频点位落图。“数据一目了然,倒逼我们必须要想法子治水。”一位河长坦言。
未来,奉贤区还将继续深化全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围绕水务“三张网”建设及劣v类水体消除攻坚战,加大监测布点数,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加强“智慧河长”的数据成果运用,精准、量化考核每位河长的履职情况,对“不合格”河长进行相应的通报和问责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