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市民微雕 赋予石头生命
2018-10-30 11:49:31发布53次查看
走进“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的微小世界。
家住真如镇街道的刘根鑫曾荣获2005年“百名市民手工艺达人”的称号,他精心雕刻的作品多次在社会上展出,颇受喜欢。刘根鑫从小听力不好,耳朵又曾受伤,现在要靠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讲话。尽管如此,生活中的不便并没有影响他的心境,几十年来,酷爱“微雕”的他始终坚持初心,刻苦钻研微雕石壶。
坚持做有存在意义的东西
“我想做的是能够留下来的,有存在意义的东西。”这是刘根鑫的愿望。谈起和微雕的“初来电”,刘根鑫说,1992年杂志《上海生活》上精美的微雕石壶照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几番周折拜师无果,最后他下定决心自学,并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作品可以失败,但必须一件比一件好!
刘根鑫的石壶都是原色设计,先构思好,再去翻找合适的石头。曾经一次淘石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枚特别的石头,一时之间想不到做成哪种造型的壶,思虑再三,刘根鑫还是把它买下了。
没想到这块石头成了刘根鑫的“心病”。三年后的某天,他提着一袋螺蛳回家,灵光一闪,咦,怎么不做一个螺蛳壶呢?刘根鑫翻找出那块尘封三年的石头,花费了几天时间,完成了螺蛳壶。“这块石头做成螺蛳,特别完美。”刘根鑫十分自豪。
1999年,中国女足进了世界杯决赛,刘根鑫做了一把特殊的石壶。“这个足球壶,壶身是个足球,壶嘴是翘大拇指,壶盖是裁判的口哨造型,壶柄是1999年的99字样。这是中国足球史上值得纪念的时刻,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把壶。”刘根鑫介绍道。
生命不息,梦想不止
从最初模仿制作,到后来螺蛳壶、足球壶等原创石壶,每一件作品都蕴含了刘根鑫的心血,他的近百件微雕石壶都精致万分,为了这些“宝贝”,他还特制了一个嵌入式展示橱。
刘根鑫还制作了微缩木匠工具、微缩家具等手工艺作品。他说最喜爱的作品是这工具十件套,“传统木匠工具是我们的一笔财富,现代工具逐渐代替了传统工具,我想把它们通过微雕形式留存下来,让更多人了解过去。”
在追梦的过程中,刘根鑫的眼睛熬坏了,视力大幅度退化导致无法继续创作,但他依旧停不下来,闲暇之余就利用废品做手工艺品送给孙子。啤酒罐变成了华丽的座椅,塑料瓶变成了美丽的花盆、憨态可掬的小白猪、灯笼……刘根鑫告诉记者,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继续参加社会上的交流活动,参加市级的比赛、展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