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大走访”是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密切联系党群关系的良好载体,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建议,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在社区走访时,诸海霞与居民们“拉家常”,听居民们“唠叨”,感触颇深。来看看这位社区书记的走访感悟。
常怀为民之心方可为民解忧
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诸海霞
察颜观色做到“审其疾苦”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只有坚持“开门搞活动”,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审其疾苦”,知之“治否”。
我们社区工作者往往忙碌于行政事务性工作,很少腾出时间去串“百家门”。不串“百家门”,不了解居民需求,久而久之,就与居民存在距离感。
大调研以来,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我始终要求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必须每天走访自己的“民情责任区”,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
在一次走访中,我路过温宿路34弄车棚。车棚的老沈看到我,急忙迎上来,“诸书记好啊,你看,最近我把车棚管理的干干净净吧。”老沈是车棚管理员,车棚中间的铁皮盒就成了他的“家”。因为跟他熟来熟往了,我开门见山地问了:“老沈啊,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啊?”老沈支支吾吾。原来,由于车棚中间的铁皮箱常年不见光,夏热冬冷,他的风湿病经常复发。知道情况后,我马上落实协调,经过社区和街道的努力,后来帮助老沈搬进了“新家”,解决了他的问题。
经过这件事,我不禁思索,在走访过程中,要察言观色,引导居民群众说出心里话,用真心换真话,拉近与居民群众的距离,让陌生的居民群众变成像自家人一样热络。
聆听呼声坚持“枝叶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细小事情,都应该及时关心。
桃园社区“睦邻百宝箱”自去年启用以来,得到许多居民的好评。箱内放置公益伞、创可贴、针线包、急救包、实用工具等,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睦邻百宝箱”还有哪些不足?是不是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在走访中,我积极和居民们沟通交流。果然,我听到了一些声音。“密码锁太小了,自己老花眼,常常打不开锁而作罢;箱子里物品,家里都有的,基本用不上......”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睦邻百宝箱”是由街道出资的一项惠民工程,其目的就是为居民带来更多便利,现在它的使用率不高,没有达到原来的初衷啊。
于是我马上召集居委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如何改善提升“睦邻百宝箱”,积极展开讨论。
最终,社区为15个楼道的“睦邻百宝箱”更换了密码锁,重新配上普通锁和钥匙,并发放到每家人家;社区在“百宝箱”旁边设立留言板,方便居民写下意见建议,添置相关物品。
我觉得,大调研要把居民的事情真正装在心里,记在脑里,这样“走心”又“跨前”,才能真正做到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真欢迎。
解决问题如除“腹心之疾”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大调研大走访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面对民生疾苦,要像对待“腹心之疾”那样,严阵以待、必欲除之。
前一阵,我走访一户袁姓退休家庭。在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之余,老袁老伴说了句,“老头子88岁身体不好,前几日听他老同事说,市里现在有2500元护理补贴,嘉定好像还没有”。听这么一说,我心里纳闷,真的是地域差异吗?还是我们不了解相关政策。回去后,我马上联系老袁位于市区的原单位,终于弄明白,双方沟通不通畅,原来这笔护理补贴是单位提供的,只需提供护理证明即可。马上,我又联系了街道医院,帮助老袁开具了护理证明并交到其原单位。很快,2500元的护理补贴打到老袁账上了。后来,再次上门,老袁老两口紧紧握住我的手连连道谢。
“大调研大走访”就是要深入群众,而深入群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要经常性地走家串户,与老百姓话家常、讲政策,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办实事、办真事,将心比心,换得百姓真心,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群众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