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中华艺术宫:识铁骨丹青 赏海派文人雅画
2018-10-25 10:56:29发布75次查看
清末以来,以设色明丽、格调清新为特征的海派绘画,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偏好,备受上海各界推崇。日前在中华艺术宫开幕的“铁骨丹青——钱瘦铁艺术作品展”,则展现出海派绘画的另一面。中华艺术宫从180幅馆藏钱瘦铁作品中,精选出89幅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展出,其中不少作品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在展览相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重新评价钱瘦铁的艺术地位恰逢其时,它将帮助我们继续深挖海派文化的丰富内涵。
钱瘦铁,名崖,一字叔崖,号瘦铁。在清末民国初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文化界,他以后辈的身份,与别称“苦铁”的吴昌硕、别称“冰铁”的王冠山并誉为“江南三铁”,足见其实力和当时的影响力。他的绘画影响了程十发等众多知名艺术家,在日本也极有名望。
尽管钱瘦铁的艺品与人品在当时备受推崇,但如今他却并非是知名度较高的海派画家。他的作品究竟呈现出怎么样的风貌?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一幅名为《鹰击长空》的作品格外推崇,认为这是典型的钱痩铁风格。画面内容显示:一只拍打着双翼从空中向地面俯冲的老鹰,似乎要捕捉画面外的猎物。老鹰的身躯自然成曲线状,双翅雄健有力、眼神犀利、下腹鹰爪露出小部分,鹰喙细腻尖利,彷佛下一秒便要将猎物擒获。整幅作品都透着一股强劲的气势,用笔犹如用刀凿一样,金石之气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与艺术张力。《鹰击长空》的色调并非海派常见的“大红大绿”,只有浓淡不一的墨色。
“钱瘦铁的画并不讨喜,看上去似乎不那么赏心悦目,虽然他的画不为单纯的视觉感官愉悦,但是却契合一种内心的需要。”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认为,近代以来的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向下的普及运动,钱瘦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是落寞的,“以前我们对海派的研究一直都过份强调其市民化、世俗化的一面。如今这个展览把口子撕开,让我们看到海派文人画的另一面,这可能更精彩。”
“海派艺术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而钱瘦铁的艺术就是其中‘雅’的部分。”著名画家江宏认为,研究钱瘦铁的作品,不仅可以看清金石与绘画、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文人画在海派绘画中处于什么地位”的重要课题。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展览的举办也是对海派文化的一次再梳理。“作为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艺术家,艺术更具一种沧桑之感。”展览策展人薛晔认为,从艺术风格上看,钱瘦铁的绘画作品是非常传统的。但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他的铮铮傲骨和扎实的传统艺术素养以及通古变今的艺术探索,张扬了独创意识,光大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拓展了视觉审美领地。“希望本次展览可以抛砖引玉,帮助我们进一步研究那一代海派艺术家的贡献。”
“展览取名‘铁骨丹青’,丹青是表象,铁骨是核心。不管是从艺术上还是人生履历上,‘铁骨’都贯穿着钱瘦铁的一生。”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表示,除了大家熟知的画家外,中华艺术宫还希望挖掘出更多海派文化的艺术精品。而钱瘦铁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人物,他笔墨中所透露出的“铁骨”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可贵精神。
据悉,这一展览将在中华艺术宫长期展出,后期或将轮换展品,180幅钱瘦铁作品将分批与观众见面。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