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鲁班锁”匠人再出新作 微缩“赵州桥”首次亮相

2018-10-24 1:06:19发布84次查看
原标题:7169个零件,微缩“赵州桥”首次亮相
  东方网10月24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曾耗时5年复原“鲁班锁”榫卯技艺打造“天坛”微模型的匠人王震华,又用3年做出了第二件作品。昨天,这个经过20多万道工序、7169个零件的微型“赵州桥”首次亮相。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王震华也找到了一位好徒弟,有意传授技艺。
  从2010年开始,王震华花了整整5年时间独自摸索,不用一个螺丝钉、一滴胶水,制作出了令人啧啧称奇的榫卯结构的微缩模型“天坛”,本报曾对这位匠人的手工艺和精神进行过详细采访报道。在第一件作品亮相后,他又将制作方向锁定在了赵州桥。众所周知,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拱桥,桥洞像一张弓,而非普通半圆,1400年前,若不是用榫卯结构,赵州桥难以稳固牢靠。
  在近3年的时间内,王震华不断钻研、精心打造出了这件能够复原“鲁班锁”榫卯技艺,凸显古建筑内涵的艺术巨作。该件作品比原样赵州桥缩小50倍,经过20多万道工序、共7169个零件,汇聚12个鲁班锁,其中最小零件只有1.2毫米。比起第一个作品微缩天坛祈年殿,赵州桥更能体现榫卯在力学结构上的作用。
  昨天,记者就亲眼看见了这个新作,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赵州桥”,王震华还找来了另一位匠人制作了一个大漆底盘,容器内盛上水,水中现出了倒影,让这座桥真正活了起来。
  让王震华欣慰的是,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也找到了一名好徒弟。从去年11月起,来自河北的张明明慕名前来拜师,跟着王震华学习至今。曾从事产品结构方面的这位80后姑娘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制作“鲁班锁”和榫卯结构的技艺中,而王震华也称赞她“非常有天赋”。记者了解到,接下去,王震华还将目光锁定在了黄鹤楼、故宫等古建筑的微模型制作上。
  “赵州桥”亮相当天,正逢华漕镇的“国际家庭日”,不少中外家庭驻足欣赏,不仅为我国悠久的造桥工艺感到惊叹,更为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建筑智慧感到敬佩。据悉,今后,华漕镇也将不断深入挖掘非遗传人,大力扶持传统文化项目,让非遗发展与新时代相融合,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