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演练报告积累半尺厚确保乘客安全、满意
>>>滚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图片说明:工作人员根据客流情况调整站内限流栏杆 图片/晨报记者 张佳琪
图片说明:地铁站内设置了可遥控的指示牌
在展会期间,一天之内,徐泾东地铁站,至少会发生四次变化。
变化的形态随着客流的潮汐而律动,时松时紧,时开时合,若非身处其中,很难想象,徐泾东地铁站,这个冷硬看似不可改变的硬件设施,实则正以最柔软、弹性的姿态,拥抱着汹涌而来的客流。
这是一首由10套方案变化而来,经由5次大修,200余次演练,专门为进口博览会打造的交响曲,演奏它的是一群最基层的地铁工作者,面对客流,他们用栏杆和手势,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变化,最终只为实现一个目的——将客流安全、有序的送往各个目的地。
展会日里的“交响曲”
清晨6点,沉默和匆忙,是徐泾东站最主要的基调。从青浦赶往市区上班的年轻白领,是这个时段的最主要客流。此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地铁列车,是这些上班族最大的愿望。
徐泾东地铁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心愿。此时,6号、8号、9号出入口在最大范围内,向上班族打开。地铁内部通道最大限度随上班族们自由使用。
早晨8点,展会日里的徐泾东地铁站迎来了它的第二乐章。此时,“四叶草”展会的客流如约而至,看展的出站客流与早高峰的进站客流交汇一起,紧张和秩序成为了此时地铁站的主基调。
值班站长胡鸿杰带着工作人员,准时出现在各个岗位上,多处限流栏杆被关上,地铁站内被清晰地划分为了进站和出站两条通道,进站的口子被缩减至1个,地铁口前由栏杆组成的蛇形蓄客池准备就绪,客流的情况会被及时反馈到由地面、地下工作小组组成的沟通群里。
这样紧张的气氛会在正午后进入高潮,彼时,展会的散场客流将陆续涌入徐泾东地铁站,徐泾东站一日里高潮部分正式上演,地铁站内,限流栏杆会将站内通道由2根变为3根,1根通往四叶草内的进站通道被开辟了出来,专门用于服务那些散场人群。
散场高峰期间,徐泾东站一眼望去,全都是人。站内服务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多处临时售票窗口被开放,地铁站内执行的方案会随时根据客流的状况进行调整,在极端高峰的情况下,电梯将被停止运行,客流将被采取措施限行。
紧张将会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当客流散尽,徐泾东站迎来了它的尾曲:限流栏杆以及出入口被最大限度打开,客流重新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进出。
细节在深夜被打磨
23点51分,徐泾东地铁站一天的运营宣告结束,胡鸿杰松了一口气,这一天又平安度过。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存着全套方案,到了预案应当启动的节点,站内工作人员会迅速调整和变化。近几个月来大大小小展会,我们都按着方案在演练。”胡鸿杰说。
地铁站里白天所执行的方案,正是徐泾东站为迎接进口博览会而精心打造的大客流方案的一部分。自倒计时200天起,徐泾东地铁站经历了大大小小演练200余次,方案在持续优化,细节也在一点点被完善。
步履匆匆的客流甚至很难感觉到徐泾东地铁站的变化,在清晰的指示牌指引下,客流看似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实则都踏上了被规划好的路线。正如他们很难察觉,为了顺利迎接进口博览会的大客流,徐泾东地铁站调亮了照明系统、优化了通讯系统、安装了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系统。而这些工程,大多数是在运营结束后的深夜,加班加点完成的。
“高峰的时候,徐泾东地铁站夜里有100多人连续施工。”徐泾东站站长曹铭说。
已组织200余次演练
“站内日常上班期间,工作人员约有10余个,客流高峰期间会增至15个,但在此次迎接进口博览会期间,按照原计划,我们将在站内设置40个点位,在每个点位都安置1名服务人员,帮助旅客进行指引。”曹铭介绍。如今,原有的40个点位将会进一步升级至60个,如何合理的让60个人都尽可能发挥作用,是曹铭和他的团队思考的焦点。
“我们希望乘客站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见我们的工作人员。”曹铭说。方案精化到每一个细节,当60个点位确定后,徐泾东站还将为每个点位的工作人员设计专门的引导方案,确保他们都能对乘客进行有效引导。
曹铭并不讳言在进口博览会期间徐泾东站将面临的压力,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来观展的日均客流仍比徐泾东站曾接待过的最大客流多出1/3,这意味着徐泾东站需要制定比以往任何一次展会,更周全的方案。
“因为一开始都不知道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先按照各种情况做假想,制定了10套方案,后来这10套方案中大约有4套的框架被保留了下来,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步步修改。”曹铭说,在他的记忆里,对于方案的细微调整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修改约有5次。
一套方案有200多页,一个关键要素的修改,往往意味着整个方案的变动。而让胡鸿杰顺利带领着班组成员,完美度过展会一天的,正是脱胎于一次次大修的方案。
“每套方案都包含了30余个预案,为了能够让员工熟练掌握这些预案,我们组织了200余次各个级别的演练。又在演练过程中,进一步查缺补漏,对方案进行完善。”曹铭说。
在最近几个月,演练几乎每天进行,每次演练都会形成一份演练报告,演练报告的内容精确到了每分钟,一次演练哪里出了问题,几乎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几个月来,光是演练报告就积累了半尺厚。配合着演练,徐泾东地铁站的硬件、软件设施被微调至最完美的状态。
“我们想尽最大努力,替乘客考虑周到,让他们感觉到舒适、满意。”徐泾东站站长曹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