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10月18日,程家桥街道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市、区绿化市容局的具体指导下,率先在全区选择辖区内的上航新村居民区高登花园、上航新村两个小区试点开展“两网协同”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到18日正好一周年啦。
通过调研发现,既要复制推广上航新村垃圾分类成功的经验模式,也要结合不同小区的特点抓推进。在街道层面,制定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整体方案、整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做好总体谋划,设计“规定动作”;在居民区层面,在垃圾投放时间、垃圾运输时间、垃圾箱房设计、志愿者组织规模等方面因地制宜,不搞“上下一般粗”。
哦,一年了啊,那他们做的怎么样呐?
他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哦。一是居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辖区所有小区中已有35个小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达到总数的83%。二是社区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目前辖区内42家单位已全部从软硬件、操作、宣传等方面落实了垃圾分类达标单位的要求。三是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全覆盖。目前,辖区内所有7条商业道路上的194家沿街商铺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
哇,他们怎么让居民都参与垃圾分类的啊?
程家桥街道在推进整区域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之中,总结出一套“3456”工作法,即“3个发动”、“4个统一”宣传、垃圾箱房“5个规范”和“6项基本制度”,在各个小区进行推广。
街道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垃圾分类“五定”工作模式,即定时、定点、定类、定人、定制度。
听说其他地方开展垃圾分类都挺难的啊,程桥这么顺利吗?
也不尽然,其实街道在推进小区垃圾分类时也遇到好多难题的,可是都一一克服了。街道激发物业公司、业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破解高档商品房小区和别墅小区箱房远、投放难的问题。在部队小区,军民共同参与志愿者队伍,破解小区居民年龄大,参与志愿服务难的问题。在3个小区引入智能垃圾桶,破解传统垃圾箱房设置难的问题。将垃圾分类纳入楼组公约和居民公约、公示垃圾分类工作成果,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哦,我懂了,街道做了这么多工作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热情,居民自己主动垃圾分类了。对了,前面不是说程桥的单位和沿街商户也都开展垃圾分类了嘛,这应该和小区的做法不太一样吧?
是的,42家企事业单位都开展垃圾分类了,街道针对学校、菜场、宾馆等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单位,协调区条线指导部门共同开展工作。针对沿街商户做到“三个三”,店主、店员、保洁员从了解管理、执法、作业工作,做到“店主知、店员懂、保洁员会操作”。
对了,听说去年11月程家桥街道成立了航空行业党建联盟,这个有发挥作用吗?
那肯定啊,起到很大的作用哦,街道依托航空行业党建联盟,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整区域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这些成员单位都分起来了,单位职工也主动参与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呐。
接下来他们会怎么做呢?
下一步,街道将积极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将之作为提升进口博览会社区环境重要内容来抓,具体把握四个“关键词”:一是巩固,巩固现有的工作成效,做细做实,常态常效。二是拓展,在目前已做83%区域的基础上,向全覆盖目标推进。三是提高,提高工作能级,在精准精细上下功夫。四是深化,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加强党建引领,深化推进社区治理。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