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赴云南省红河、绿春、金平三县开展就业扶贫
2018-10-22 10:40:00发布100次查看
近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上海市人社局就业处、长宁区人社局共同组队,“就业扶贫红绿金号”长宁专列开进对口帮扶的云南红河、金平、绿春三个县,实地开展调研考察。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以及开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家政领域和烹饪协会专家参加调研,走县城、下乡镇、聊创业、抓培训,共同掀起了一场劳务协作高潮。
今年以来,长宁区人社局因地制宜与对口支援县加强合作,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务求扶贫务实、脱贫扎实、成效真实,确保高质量完成30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
吹响集结号,政企联动牵红线,拓宽就业扶贫广度
为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长宁区人社局积极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加强政企联动,定期发布岗位信息,适时开展专场招聘,努力促进转移就业。
精准扶贫,抢抓节点。今年元宵节前,赶在农民工出城务工前夕,长宁区人社局、就促中心会同邦芒人力资源公司,携带43家企业3687个就业岗位信息,赴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开展2018年“春风行动”暨对口扶贫劳务协作招聘活动。在主会场金平县招聘现场,当日接待入场求职人员9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达成就业意向337余人次。
精准扶贫,深入一线。10月17日“就业扶贫行动日”当天,在三个对口扶贫县的乡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8场,推出4208个岗位信息,吸引了2000余人参与。大美梯田旁架起了就业服务的“天梯”,更是将就业政策、服务信息灌输到当地,扩大就业扶贫的知晓率。调研组走村入户,同时,调研组还实地走访了绿春县三猛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既送去了政府的关心,也通过了解其生活上的困难来提升服务针对性。
精准扶贫,匹配岗位。长宁区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注重动员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区域企业,结合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当地实际,积极参与到岗位招聘。春秋航空开辟了“空舱乘务学员”(红河专场),并在当地组织面试,经过层层选拔,拟录取32人,将在培训合格后即可从事客舱服务及安全相关工作。在岗位安排上,长宁区也注重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既全方位保障食宿,也着眼于技能提升,进一步吸引对口县的贫困劳动力走出大山、走向长三角,此类岗位数占到岗位总数的80%以上。
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提升就业扶贫宽度
缺技术、缺信息、缺宣传,是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的“软肋”。实践中,长宁区人社局精准把脉,立足当地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力度,让贫困户拥有技能之长、创业之方,进一步提振信心,实现脱贫。
技能脱贫重实践。长宁区坚持秉承“以东部之长补受援地之短”,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针对红河县“红河嫂”转移就业的需求,上海市人社局就业处、长宁区人社局牵头召开专题协调会,会同就业服务工作站、家政公司负责人,与当地人社局、扶贫办、妇联、职业培训学校一起攻瓶颈、解难题,就合作项目、合作内容、合作模式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推动红河县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努力实现“一人外出务工、全家光荣脱贫”的目标。今后,长宁区人社局将持续加大劳务输出对接,深化“红河嫂”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专项培训,培训合格后积极推荐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就业。此外,长宁区人社局还组织来自上海的烹饪协会专家、老师走进绿春县职业高级中学,聚焦就业扶贫训练营的筹建、餐饮培训的项目内容等进行交流,并形成了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现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培训交流授经验。长宁区在前期走访、问题梳理、形势研判中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接红河、绿春、金平三个县的实际情况,长宁区人社局牵头,精准把脉当地意向创业者和初创小微企业家的需求,有效发挥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优势,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上海天瑞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龚平、浦东烹饪协会秘书长贾国勇等一批富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吸引了百余名参加。培训过程中,专家不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式,倾囊相授自己的创业方式、兴业要诀;更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开阔了学员视野,增强学员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学员更好、更快地走上成功创业之路。此外,结合金平县提出“成立人力资源机构联合会”的需求,长宁区人社局也落实专题讲座,传授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理念知识,并将进一步加强沟通,通过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
考察载体商良策。10月14-19日,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三个对口扶贫县的扶贫车间、众创空间等,实地了解这些载体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际作用。隶属于红河县库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区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借以科技创新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当得知库博公司“招募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基地管理户,致力于以产业带动就业扶贫”时,调研组对其做法予以肯定,并鼓励其加大产品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位于金平县的博格众创空间成立于2016年,目前入驻孵化企业50余家且不乏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拥有10余名创业导师。调研组充分了解其运营、服务模式后,也对其在制度规范、产品保障宣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其在发展中汲取优良,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户和创业青年。
攻坚有“术”,脱贫有“路”,凸显就业扶贫温度
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均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三个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6万,其中劳动力11.6万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少数民族居多,开展异地转移就业难度大。长宁区人社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真金白银、真情实意提供帮扶,从就业帮扶机制上不断完善,促进对口帮扶提质增效。
建站点,社会力量齐心参与。今年9月,对接上海市和长宁区对口帮扶工作的要求,长宁区人社局与长宁区合作交流办、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签订就业扶贫合作三方协议。运用社会力量,依托上海市对口支援地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建立了红河县、绿春县和金平县分站,不仅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共享就业服务资源,也通过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宣传和报道就业脱贫典型案例,促进劳务协作工作更接地气、见实效。同时,三个县也已在上海建立驻沪就业服务工作站,为到上海务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做好他们的“娘家人”,保障其务工的合法权益。
搭平台,人社部门紧密对接。去年,长宁区人社局就与红河州人社局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双方共建了就业创业对口服务平台、技能培训见习平台和“互联网就业”信息互通平台。今年,平台延伸到对口扶贫县,与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社部门达成共识,分别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明确考核指标、动员形式、培训目标、资助方式、沟通机制、援外干部职责,共同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的完成。
征项目,爱心企业助力扶贫。长宁区人社局对接需求、及时发布了“聚焦劳务协作,助力沪滇扶贫”帮扶项目征集通知。一经发布,即得到了长宁区域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纷纷表示愿意认领帮扶项目,奉献企业爱心,参与就业扶贫。嘉春753创业园区、联通国际创业孵化服务中心、聚英众创空间、马克沪众创空间和元意识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服务机构聚焦实体运作和平台打造,援助建设三个对口扶贫县的就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劳务协作线上信息平台和捐赠工作设施设备。邦芒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爱宁(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更是主动报名,参与到实地调研,在专场招聘中鼓励当地人走出大山,在座谈交流中开展技能岗前培训讲座,在走村入户中奉献企业爱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