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海这些地标的曾用名!作为上海宁,侬晓得伐?

2018-10-22 5:49:33发布85次查看

  一位上海小年轻出差回上海
让朋友到上海站去接他
结果……
中国移动
01:35
100%
微信(135)
朋友a
恩?新客站?
新客站是哪里?
好!
我们每天游走在上海各个街头
穿梭于各个地标与建筑之间
却不一定知道
上海一些地标建筑的曾用名!
来看看你了解多少~
曾用名:西郊公园
1954年对公众开放,1980年改名为上海动物园,是上海市区最佳的生态园林之一。
曾用名:中苏友好大厦
位于上海延安中路1000号。这幢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在老一辈上海人心里,至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建筑顶端的镏金五角星,曾是上海的一个制高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建筑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楼宇的建造高度,不能超过苏联老大哥这颗熠熠闪耀的金星。
曾用名:中百公司
上海市第一百货诞生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零售企业,曾被当年的陈毅市长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商店”。
曾用名:十六铺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是上海的传奇。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楼下曾经便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
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曾用名:新客站
上海火车站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客运特等站。
这里是阿拉小辰光坐绿皮火车的地方,为了区别天目东路上的老北站,它被上海人亲切地称为新客站,据说,它是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
曾用名:上海万体馆
上海体育馆又称上海大舞台,是国内大型的体育馆之一,1975年建成使用。
主馆呈圆形,高33米,屋顶网架跨度直径110米,可容纳观众18000人。现在上海人还是习惯称它为万体馆。
曾用名:虹口公园
鲁迅公园1905年建成并开放,初称“新靶子场公园”,1922年改称为虹口公园。
因有广阔的体育运动场地,常被军队、警察作为操练和阅兵的场所。1988年虹口公园正式改名为鲁迅公园。
曾用名:长寿路一代
大自鸣钟东起陕西北路,西靠常德路,南近安远路,北达普陀路。它的名字的确和一座钟塔有关,为纪念日本资本家而建。
后来由于车辆来往严重影响视线,上海市政府于1959年8月拆除了这座带有殖民文化的建筑。
曾用名:大八寺
大柏树位于上海市区东北,地跨虹口、杨浦二区境界,是现在逸仙路、汶水东路、中山北一路、曲阳路、邯郸路交汇处四周的区片地名。
大柏树原名是大八寺,是为了纪念一名日军少将而取的路名,因地名有损我民族尊严的问题,后经市政府批准,在1988年10月将其更名为“大柏树”。
曾用名:大马路
南京路过去被叫做大马路,由于南京路起始是从黄浦江到跑马场,经常有骑士、巡逻队和兜风的马车经过,这条路比一般小道宽畅,故被人称为大马路。
“大马路”的“大”并非全指马路宽敞,也含有上海话中“阿大”、“第一”之意。此外,南京路以南的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又被称为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
曾用名:霞飞路
被誉为“东方巴黎时尚街”的淮海中路,在辟筑之初叫做“霞飞路”,后来为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改名为淮海路。
曾用名:福开森路
浓缩了上海百年历史的武康路,是很多影视剧的取景地之一,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
建成之初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叫做福开森路,1943年改为现在的武康路。
曾用名:广慈医院
现在的瑞金医院以前叫做广慈医院,是由一个法国传教人创建的,意为广博慈爱、救死扶伤之意。
建成之后就不断扩建,一度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医院”,上个世纪70年代才改为瑞金医院。
曾用名:屠宰场
1933老场坊原来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不过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创意产业集聚区。
曾用名:黄浦江大桥、车亭大桥
初名为黄浦江大桥,1989年改名车亭大桥,1995年以松江县名首字加“浦”字改名松浦大桥。
松浦大桥的建成,改写了黄浦江无大桥的历史,它是通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的金山支线重点工程。
曾用名:老垃圾桥
浙江路桥建于1908年,曾叫老垃圾桥,1943年更名浙江路桥。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路桥之所以会有“老垃圾桥”这样的俗名,并不是说这座桥本身脏臭,或者这座桥本身是倒垃圾的地方,而是因为它紧邻垃圾码头。
曾用名:白大桥、邮政局桥
四川路桥北接虹口区四川北路,南接黄浦区四川中路,始建于清末,《上海县自治志》称其为白大桥。
对于不少老上海人来讲
是历史发展的证明
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现在还是有许多老上海人以曾用名
来称呼这些地标建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