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庄木弟率奉贤党政代表团赴遵义学习考察侧记
2018-10-22 15:11:22发布85次查看
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石径乡,对于52岁的乡民邓其刚来说,有两件事他最关心。一件,是乡里唯一的农贸市场即将开业,“有地方挣钱了。”另一件,就是期盼送这份“大礼”的“远房亲戚”能来看看,“当面说声感谢。”
如今,他的愿望终于实现。10月15日—18日,区委书记庄木弟率奉贤党政代表团走进贵州省遵义市,深入到务川自治县、凤冈县和余庆县,走进贫困户家中,走进奉贤援建项目现场,致力精准扶贫调研,一线检查指导工作,送思路、送智慧。大海与大山的拥抱,让邓其刚这样的当地群众感到,“日子会越来越好。”
庄木弟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奉贤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也要有新作为、新气象。要把打造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奉贤遵义两地的共同愿望,精准聚焦群众愿思盼、急难愁,积极成人之美、帮人难处;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开拓遵义市场,搞活奉贤市场,实现山海相连、心心相连、心事相连,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蜻蜓点水”式扶贫为“精准滴灌”式扶贫,真正探索出一条协作共赢的新路。
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马世俊,务川县委书记杨游明,县长石茂彪,凤冈县委书记王继松、县长马华,余庆县县长王飞等陪同,区领导马天龙、袁园、吴梅等参加。
这是一次学习之旅
深刻领会精准扶贫重要思想
此次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第一站,是沿着习总书记走过的路,来到遵义市花茂村,来到苟坝会议会址,一步一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
庄木弟说,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市委、区委部署和要求,共同打赢扶贫攻坚战,切实让对口支援地区实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学习考察中,庄木弟谈到,遵义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两地可围绕产业、人才等方面,借助奉贤中小学重走“红色之路”社会实践活动、奉贤“言子杯”书法大赛等契机,让奉贤的学生、劳模、先进工作者、团员青年等都能走进遵义,瞻仰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教育,助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这是一次探亲之旅
关心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对口帮扶做的好不好,关键看群众是笑还是哭。在此次学习考察中,党政代表团特别关心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务川自治县,庄木弟一行直奔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这个奉贤单体投资最大的援建项目,建成后可以推动务川旅游产业的发展。庄木弟说,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城市品质“代表作”。庄木弟还做起“项目运营商”,亲自为项目后期运行找资源、出主意。他说,“一定要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在凤冈县何坝镇,了解到茶产业进沪销售难时,庄木弟当场给出解决办法,即依托东方美谷企业资源,推进茶叶进奉进沪。在凤冈县凤翔社区,大多百姓因大城市成本高待业在家时,“奉贤可以试点建设员工居住小区,既降低农民在外务工的成本,又能缓解奉贤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庄木弟还说,激发企业内生力量,让更多村民以家庭加盟形式实现就业。
贫困户的日常生活,同样牵动奉贤党政代表团的心。在务川自治县茶坪村李世念家中,庄木弟握着她的手,叮嘱她要保重身体,“我们一定会帮你想办法;”鼓励她的一双儿女要好好读书,“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庄木弟承诺,“会一直关注贫困户的生活。”
这是一次合作之旅
开启两地对口支援新篇章
白天学习考察,晚上座谈讨论,党政代表团为的都是同一件事:如何把扶贫工作做得更真、更实、更到位。
在“夜会”中,每位干部都拿出了“学习成果”。作为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单位,交能集团董事长瞿剑平明确表态,要把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成为两地“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实践平台。针对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设想,围绕培训指导、支教帮扶、结对联动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大学生上不起大学的问题,青村镇党委书记陈建国准备开展助学行动。
此行,有成果,更有收获。南桥小学校长孙俪认为,可以利用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奉贤的孩子创设更多实践活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军计划多措并举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像当地干部学习。”
庄木弟说,所思有所得,所想有所为,“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绘出两地协作发展美好蓝图。”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