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地下空间没了方向感,如何才能最快找到合理路线?对于地下空间日益增加的上海来说,这个问题亟待更精细化地解决。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在即,虹桥商务区将通过推出空间(二层连廊)步行引导系统来为步行者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指引服务。
作为国内地下空间面积最大的商务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相当于18.5个人民广场,即便是在这里工作的白领,离开自己熟悉的商务楼,可能也会辨别不清方向。更不要说第一次到达虹桥枢纽的旅客了。
那么,在如此人流密集、商铺林立的复杂地段,如何才能实现出行无忧呢?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给出的答案是地下空间(二层连廊)步行引导系统。
该系统将为出行者提供精准的公共指引服务,且不同于传统的引导图,电子室内地图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支持关键字搜索、随心放大缩小查看、最优路径规划,甚至还模拟导航等功能。同时也为11月进博会客流提供出行导流指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系统覆盖国展中心、商务区核心区、西交通中心、地上地下空间,通过会展分层设置了楼层地图,展现商务区最具特色的地下空间及空中连廊的室内地图。可进行旋转、缩放、2d与3d转换等地图操作,并能精准定位到室内的每个区域空间。除了引导查看功能外,室内地图同样支持搜索商铺名称、公共区域名称、停车场等功能。届时,用户可通过“上海虹桥”官方微信号、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地面导航二维码等多渠道获取室内导航功能服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关注“上海虹桥”微信号,进入主菜单页面,点击“虹桥枢纽”,选择“室内导航”,进入界面。点击右上角“搜索”,选择好起止点之后,电子地图会通过智能路算计算出最优化路线指引您到目的地。
除了手机上查看之外,近期虹桥商务区的公共服务信息屏还会接入相关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指引。
整合共享停车资源,车位信息全面开放
与此同时,进博会期间,虹桥商务区还将提供虹桥枢纽p6、p7、p9、p10停车场共计5000余个车位信息及核心区虹桥万科中心、冠捷大厦、新地中心、金臣汇、虹桥阿里中心、旭辉中心、虹桥绿谷、龙湖虹桥天街等十余个停车场近8000个车位信息的在线实时显示查询。届时,市民以及进博会参展商、宾客可通过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上海虹桥官方微信号等渠道获取相关停车信息。以此提高商务区停车位利用率,解决市民停车难的问题,服务进博会大客流需求。
同时,管委会还积极协调核心区各开发企业停车场,在进博会期间,通过错峰停车、共享停车等有效措施,加大停车位的供应量。
新平台服务枢纽应急,智联化感知枢纽动态
围绕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管委会从去年就着手新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应急响应指挥平台,目前已建成。
该平台通过对交通方式运送客流的关联分析与预测,虹桥枢纽客流环比、同比分析与趋势预测进行数据分析、预案管理、辅助决策、通讯融合等。
此外,该平台还开发了多种显示模式,将枢纽客流数据、各交通方式所占比例、重点区域视频信息等进行显示,从数据分析到视频监控等较为直观。不仅能够接通虹桥枢纽应急响应中心与交通委指挥中心的网络链路,还可以在指挥中心完成会展中心周边视频信息融合后,通过终端可实现会展中心周边道路等视频的覆盖。
智能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枢纽服务能级
除此以外,在虹桥枢纽内,还有更多智慧化服务在持续推进。
近日,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全面实行了国内出港航班上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自助安检、自助登机,实现全流程自助化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检区域虹桥机场此次引入8套自助安检验证设备,旅客只需扫描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便可自助完成安检。乘机前,同样通过扫描身份证或登机牌,再次人脸识别验证信息后,旅客就可以自助完成登机手续。自助安检大幅提高安检效率,一人通过仅需12秒。
为了让乘客更加便利的获取相关交通信息,目前虹桥枢纽内虹桥机场、上海虹桥站、东交通中心、西交通中心内共设立了交通信息服务屏145块,以此提供虹桥机场到港航班、市内交通信息及位置说明等。同时配备16台虹桥商务区公共信息服务屏,在发布交通信息的基础上,同时提供商务区核心区会展、商业、旅游、文化、酒店等特色信息,并提供中文、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8种国际语言为外国宾客提供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