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 享受一场奉贤南桥镇的戏剧盛宴
2018-10-18 14:18:49发布93次查看
据奉贤区消息:10月14日上午,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孙祖平、上海“下河迷仓”创始人之一的戏剧导演臧宁贝和奉贤文联的戏剧专家等一系列的交流探讨中,2018年南上海民间戏剧发展论坛暨东方美谷·奉贤南桥镇第三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在老年大学报告厅走进尾声。在闭幕式上,东方美谷·南上海民间戏剧创作联盟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南上海的民间戏剧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早在年初奉贤南桥镇大调研中,市民看戏难成了普遍问题。一位在文化节开幕前,就等着抢心仪剧目公益票的顾女士表示,“以前看一场戏要跑很远,总是市区、奉贤两地跑吃不消呀。”现如今,在家门就能看那么多场戏,“非常过瘾。”顾女士感慨,对我们这样戏剧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民间戏剧嘉年华就是在造福市民,让更多人了解奉贤本土的民间戏剧文化,体会民间戏剧爱好者心中的那份坚持。
本届民间戏剧嘉年华以一场“上海独养囡”的非遗公开课作为开场,以民间戏剧作为切入点,又以一次南上海民间戏剧发展论坛作为结尾,着眼于普通百姓和广大市民的文化精神需求。嘉年华期间,来自全国的6个民间剧社带来了7部话剧、1部儿童剧和1场越剧交流展演共13个场次的免费公益演出,其中既有南桥镇本土的南塘戏剧社,也有来自上海其他区的民间剧社,更有远道而来的陕西当代实验话剧研究院。专业戏剧导师为业余戏剧爱好者和普通市民带来福利,开设了中青年业余戏剧爱好者、零基础的戏剧业余爱好者和少儿戏剧爱好者三场戏剧指导体验课。
说起嘉年华的核心——奉贤非遗文化山歌剧,老一辈或许还非常了解。奉贤山歌剧是由流行于民间的山歌发展演变而成的上海本土新兴的传统戏曲剧种,是继沪剧、滑稽戏之后发源于上海本土的第三大剧种,被戏称为“上海的独养囡”,而南桥镇是将山歌剧流传并发扬的重要区域。就在40年前,原奉贤山歌剧团成立了。可到了现在年轻一辈,山歌剧渐渐淡出视线。
今年70岁的季老先生随口就能唱上一两句山歌剧来,“我一直都蛮喜欢看山歌剧的,我老婆也是位文艺爱好者。”老先生告诉记者,只要是奉贤本土的文化文艺活动,两位老人都不会错过。“我们老一辈的人晓得、喜欢这个不稀奇,更希望年轻人能够了解这些属于我们自己本土的非遗文化,并且将他们传承和发扬出去,一代又一代。”季老先生笑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