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传统红”搭配“科技黑” 95岁长江剧场全新亮相

2018-10-15 16:48:12发布96次查看

昔日长江剧场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汪伟秋10月15日报道:从老牌“中国话剧大本营”到百变戏曲匣子。阔别25年之后,95岁长江剧场今日回归,正式运营。“环人民广场演艺区”又增添了一位有资历的“新”成员。
正式回归的长江剧场
昔日长江剧场前排队买票的观众
“传统红”与“科技黑”相映成趣
如今的长江剧场座落于黄河路35号,紧邻南京西路,与人民广场核心区近在咫尺。
“根据现有硬件设施特点,长江剧场功能定位为先锋性、实验性、创新性小剧场,以戏曲为主,兼顾戏剧类演出和教育展示活动。”据长江剧场总经理夏天介绍,长江剧场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包含两个小剧场,“红匣子”和“黑匣子”,观众容量分别为230和100人。体量不大,但是小巧玲珑特色十足。
“红匣子”剧场将服务于小型传统戏曲演出
“红匣子”采取传统的镜框式舞台,最远观剧距离不过10米,观众席无起坡,可随内容和体验形式采取灵活的座椅摆放方式。剧场安装了电子声罩,混响时间可以根据不同节目要求做调节。舞台安装了p3规格电子屏,配合演出使用可以丰富舞台表现力。
“黑匣子”颇有先锋色彩,打破了舞台观众席分割的传统剧场概念。11块升降台既能做舞台,也能当观众席,辅以可全方位转动升降的灯景吊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艺术的表演要求做自由组合,观众席位和表演区几乎零距离。14块多媒体把舞台和观众席包围得严严实实,电子透声投影技术实现了观众视野的360度环绕。剧场音响采用的全息声技术更是把临场感推向了极致,与视觉包围感水乳交融。
夏天介绍,“红匣子”剧场将服务于小型传统戏曲演出,而“黑匣子”剧场灵活自由的舞台模式将为实验性戏曲作品搭建平台。而长江剧场的观众人群定位以青少年观众为主,兼顾社会知识阶层的需求,票价亲民。
“黑匣子”剧场为实验性戏曲作品搭建平台
无数“老上海”的青春文艺回忆
老上海人的印象之中,位于南京西路黄河路口的长江剧场历史悠久,记录了很多人青少年时代的文艺情怀。
长江剧场诞生于1923年,原名卡尔登大戏院,出自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之手。从问世之日起,卡尔登大戏院就以其设备先进和装修奢华执上海滩之牛耳。
长江剧场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事件,阮玲玉演唱的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万里寻兄词》、上海戏剧界抗日救亡协会宣告成立、周信芳组织的移风剧社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作品、王文娟等越剧名家登台表演等等。特别是黄佐临、费穆、朱端钧等话剧名家的活跃,在此上演了《秋海棠》《浮生六记》《雷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奠定了这个剧场“中国话剧大本营”的美誉。毫不夸张地说,长江剧场的百年历史就是上海文化变迁发展的缩影之一。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加快开发建设,长江剧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那些昔日的光彩依然萦绕在观众心头久久不能散去。如今,崭新的长江剧场的全新亮相也让不少老观众激动不已。
今年88岁的李俊照老先生,在1985年至1993年期间,曾担任长江剧场的经理,如今看到长江剧场重新营业,他非常激动,他表示自己盼着一天盼了二十多年了,但总算是等到了。80后杨聿敏女士表示,因为家就住在附近,自己从小就被家人带着来长江剧场看戏,“那时候一张票才1毛钱,因为姑姑是学生,还可以买到打对折的学生票,“那时候隔三岔五就会来,能看到话剧、舞台剧还有滑稽戏。”杨女士表示,长江剧场已经在自己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长江剧场诞生于1923年,原名卡尔登大戏院,出自乌达克之手
三个月开幕演出季精彩不断
在接下来的为期三个月的长江剧场开幕演出季中,京剧《京探》、昆曲《牡丹亭》、越剧《闺秀》演唱会、评弹《繁花》《唐三彩》《四大名著》、爵士歌仔剧《许仙》、《田耘社》相声专场、《天真自得2.1》古琴昆曲新媒体电子音乐会等众多精彩节目将轮番亮相。
今年第四届小剧场戏曲节即将在11月底开启,长江剧场将成为重要舞台之一。届时京剧、昆剧、越剧、淮剧、黄梅戏、瓯剧、梨园戏等多个小剧场作品将轮番上演。在未来的演出季中,长江剧场将携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麾下六大院团,整合全国乃至海外内各种资源,为青年戏曲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推出沁园春——“双创”系列演出。除此之外,长江剧场还将陆续推出艺无界、笑剧场、剧场新秀、戏乐fun等系列演出。艺无界关注融合艺术,特别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跨界。笑剧场积极挑选国内外优秀戏剧作品,结合海派喜剧的渊源,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释放压力。剧场新秀关注青少年亚文化,在最潮流与最传统之间构建交流平台。戏乐fun为青少年观众普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针对戏曲文化做好观众培育。
优秀的硬件设备加上精心策划的节目,还有赖于出色的团队去运作。新的长江剧场大胆尝试,经过前期社会公开招标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上海星在文化正式成为长江剧场的运营主体。从新天地ark、北京星光现场到万代南梦宫上海文化中心,星在文化有超过20年演艺市场运作经验。长江剧场与星在文化携手,不仅是一个老剧场焕发新生,也是两种体制相互学习借鉴,实现资源整合,发展壮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