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区同滧村消“黑”除“劣”百姓唱主角

2018-10-15 10:22:59发布107次查看

今年9月4日,崇明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消除黑臭和劣ⅴ类水体工作。区河长办明确提出了“到2018年底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将全区劣ⅴ类水体占比控制在25%以内”的百日行动治水目标。此后,全区上下纷纷行动起来,投身消“黑”除“劣”的战役之中。期间,港沿镇同滧村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集民智聚民心,让百姓站上治水前沿,为全区治水提供了样板。
  传统挖河法“再现”农村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还是集体生产模式,以生产队为单位,队长按点敲钟,社员们参加集体劳动。每年秋收之后,乡里都要兴修水利设施,挖沟开河。那时挖河,没有机械,全靠人工。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挖河取代人工挖河,过去挖河的热闹场面,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张敏今年67岁,是港沿镇同滧村一名生产队长。集体挖沟开河这件事,张敏这一辈人都曾经历,虽年代久远,却是年轻时的珍贵记忆。然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农村告别集体生产40年的今天,张敏再次当起挖河工。在“消除黑臭水体、劣ⅴ类水体”百日行动中,他与村里的老伙伴一起,重回集体劳作的岁月。
  10月4日,国庆长假刚至一半。清晨6点,张敏和10多个村民穿着长筒胶鞋、手持铁锹,出现在了同滧村劣ⅴ类河道吴炎平东沟边。和他们一同抵达的,还有放弃了休息时光的同滧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陈丽花等村干部。
  吴炎平东沟是一条南北向、河面宽约3米、总长320余米的村级河道,两侧民宅林立,挖机难以进入,30余年未曾清淤。长久以来,河道两侧居民在河边搭建大量阻水违建,并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入河,导致吴炎平东沟最终成了一条几近干涸的断头河。
  “当初这条河可清澈了,干活渴了,我就拨开芦苇,用手直接舀水喝,但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一位附近村民感慨道。
  “好了,大家动手吧,我们要还原这条河的本来面貌。”在张敏的号令下,挖河队正式下河作业。村干部们则协助挖河清淤工作。这样的场景,此后几天的国庆假期里天天上演。
  消失已久的人工开河景象再现,也引来众多村民驻足围观。
  问计于民获治水“良方”
  人工挖河,在机械化挖河大行其道的当下,似乎已显过时。然而,在同滧村的消“黑”除“劣”战役中,却是智慧的选择。
  同滧村共有村级河道188条,其中4条为黑臭河道,40条属劣ⅴ类河道。由于村里宅沟田沟大多遍布群众宅前屋后,挖机不便进场,强行进入甚至可能造成宅间路面损坏、沟河塌陷等问题。与此同时,根据过往经验,机挖岸坡太过陡峭,容易雨后崩塌。于是,村里召集骨干力量开会,商讨对策,最终决定,打破机械挖河的常规思路,采取人工挖河的老方法,为问题河道“治病”。“相比机械挖河,传统人工挖河更精细,对周边住户的影响也更小。”同滧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陈丽花说。
  定下挖河方法,执行须有标准。人工挖河怎么挖?有哪些注意点?村干部们没有经验,于是再次问计于民,找来张敏等“老法师”担任技术指导。
  经反复研究探讨和实践,同滧村最终总结出一套传统河道疏浚“432”工作法:整治准备“四部曲”(清障、干沟、插脚把、放线),开挖推进“三步走”(定底板、定面宽、定深度;做底板、留坡脚、铲坡比;铧泥、贴坡、平整),开挖过程“两注意”(注意做好底板,留住坡脚,阶梯开挖,防止坍塌;注意2米以下一人一锹独立做,2米以上齐心协力配合做)。同时村里还定出了民沟整治“三标准”(沟直、坡光、岸清)。
  “水是我们的命根子,治水是造福后代子孙的大好事。”因为亲身经历长久河道不通、河水发臭的痛苦,张敏更懂得治水的意义。
  百姓是治水最大功臣
  截至目前,同滧村4条黑臭河道已全部完成整治,40条劣ⅴ类河道有四分之三实现治理。“这背后,最大的功臣是我们可爱的村民。”陈丽花说。
  过去遇到拆违,村民们总是不情不愿,嚷着不要“拆在前面”,生怕自己是吃亏的那个。这次百日行动明确,所有影响河道的违建和阻水物都要清除,没有“特殊对待”。村民们没了借口,都十分配合。“有一些受了‘损失’的村民甚至拍手叫好,觉得把环境弄弄好,幸福感也能提升。”陈丽花说。
  村里虽然组建了拆违清障和挖河队伍,但人手有限,要在年底前完成这么多个生产队的消“黑”除“劣”任务,根本无法实现。于是,村委会想到了“借力”,以支付工钱的方式在全村招募有闲时、有力气干活的村民共同治水。经过村干部挨家挨户地游说,不少村民成了“志愿兵”。随后,一支支由群众组成的突击队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出现在了整治现场:女同胞干轻活,清理杂草整理河坡;男同胞拿起铁锹撬起泥,你追我赶赶进度。
  “我的河道我来管,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村民们在参与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既得到了实惠,更为美化家园出了力,这份参与感和获得感将让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杜绝回潮现象,同滧村还发动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生产队长、妇女队长等担任“民间河长”,协助河长做好河道巡查工作,抓长效,守成效。
  记者了解到,作为港沿镇消“黑”除“劣”的试点村,同滧村总结出的一系列治水好经验、好方法已在全镇获得推广。目前,港沿镇形成了“群策群力,全民参与”的良好治水氛围,“全民护河”蔚然成风。
  9月27日,崇明区黑臭水体整治现场会选择在港沿镇举行。区委书记唐海龙,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政等区领导对“港沿模式”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要求全区各乡镇把“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自己的家园自己护”真正落到实处,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民力,把全民治水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