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商业街区里有了“文化客厅”
2018-10-10 10:39:22发布91次查看
如何从街道层面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助力“上海文化”建设?最近,洋泾街道通过文化基金、服务联盟与社区品牌的创建,摸索出一条新路——吸引企业加入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利用“文气”带动“人气”,实现社区、企业、居民的多方共赢。
塑造社区文化品牌
南洋泾路上的“五峰书院”,在陆家嘴金融街区这一黄金商区中占有了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场地,开辟了公益图书馆、五峰讲堂、24h文化客厅、会议中心、书友茶社、朗读亭等公共空间,是一个充满“文气”的新地标。
每天早上9点开始,书院就会开门营业,一直到晚上9点,这里都是周边居民、职工读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书院还会不定期举办画展、读书会、艺术沙龙等活动,用“文气”赚取“人气”。
在书院开放运营短短半年内,周边商业招租率就从20%迅速提升至80%,在做实公共服务与提升品牌效应的基础上,周边企业可谓“名利双收”。
在五峰书院项目策划时,洋泾街道便与7家单位或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在书院的选址、落户、经营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街道在周边居民区中选拔并建立了一支超过百人的志愿者队伍,为书院做好保障工作。
截至目前,五峰书院已举办公益活动70余场,累计参与5200余人次,成为社区公共文化的聚集地。
多渠道汇聚社会资源
在五峰书院成功案例的背后,“社区公益文化专项基金”与“洋泾公共文化服务联盟”的双重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社区公共文化项目提供了资金与资源,是各类项目的基础。
“社区公益文化专项基金”由本物文化、星月投资、中房滨江、洋泾工业、恒置旭辉、光大安石6家企业联合发起,通过专项基金的形式,进行社区公共文化项目的资助和开展。在先前举行的“文艺文化论坛”“文益社区”“洋泾文创街区”等项目中,专项基金均提供了资助,让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专项基金以文化品牌塑造为方向,旨在传承洋泾社区的历史文脉,保护社区遗产、挖掘地域特征、提升空间品质,以此来创新街区治理、强化多元融合,建设人文美学、公共文化、创意街区于一体的洋泾公益文化新氛围。
同时,洋泾街道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志同道合的企业视为盟友,创立了“洋泾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在联盟中,各企业的文化资源可以互通有无,公共服务事业实现共建共享,公益氛围与营商环境相辅相成。
在这个大平台上,企业潜能被激发,调动各自优势,以公共服务投入来催化经济效应产出,以文化涵养企业核心价值观。街道的角色则由“办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变,政府搭台,区域内企业等多元社会主体唱戏,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得以百花齐放。
“企业投身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既有条件又有动力,我们精准寻找发力点顺势而为,将地域文化共同体内的辖区企业动员起来,实现了街区共治、社企共建、文化共享,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做出了洋泾的努力。”洋泾街道相关负责人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