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他回到家乡"掌勺" 重拾崇明菜里的乡间情谊

2018-10-8 15:36:07发布94次查看
  一位功夫到家的乡厨做出的美味佳肴,以及精准的出菜节奏,是不会让客人有机会轻易放下筷子的。崇明乡宴并没有渐行渐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乡间继续传承……
乡厨
过去的乡宴仪式,从厨师到帮工,都是乡村亲友间的互帮互助,掌勺的不需要特别专业,会烧菜、能烧熟就行。如今,生活富裕起来,乡亲们对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功夫到家的乡厨做出的美味佳肴以及精准的出菜节奏,是不会让客人有机会轻易放下筷子的。与时俱新的乡厨菜单,是乡宴变迁的见证史。乡厨走村入户,煎炸蒸炒,烹饪出农村百姓日益红火的生活。
在崇明横沙岛多彩水稻丰收节的开幕日子。一大早,乡厨徐伟便将“吃饭家什”——菜刀、勺子、锅、炉灶等从仓库里拖上货车,拉到主会场怀心农场。下午,看着阴沉的天色渐渐转好,徐伟按既定计划开始餐前准备。4点半,徐伟站在土灶边,用力挥动着大铁勺,手法娴熟地上下翻炒。他的身后,25个亲子家庭特意从市区赶来参加丰收节活动。从多彩水稻田观景回来,又参与了各类农事体验,此时的大人和孩子都有些饥肠辘辘。怀心农场的草坪上,徐伟自带的方桌和椅子一字排开,只待当晚重头戏——“田园大餐”上演。
这几年,徐伟在横沙岛上的名气越来越大,小孩满月、新房上梁、新人结婚、老人寿诞……但凡乡里有重要宴席,都会请他亲自掌勺。在自家院子里,支几个棚子、垒起两三个大锅、摆上圆桌,乡里乡亲、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乡宴,既比上饭店省钱,气氛又好,深受村民的喜爱。一般来说,农村“土厨师”无须正规专业的烹饪培训,他们大多为兼职,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传统烧制手法闯荡江湖,而徐伟却是乡厨队伍中为数不多的“正规军”。
徐伟是地道的横沙乡人,烹饪专业科班出身。10多年前,他和岛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出岛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北京、天津、上海陆续奔波,从高档酒店的总厨到自己开饭店,快节奏的生活、高昂的日常开销,再加上异地漂泊的不安定,让徐伟怀念儿时悠闲的乡村生活,逐渐萌生了回乡的念头。
生活富裕了,岛上的传统宴席大多搬进城里的酒店,菜品丰富、环境高雅、主人家也省事不少,却再难寻觅到过去的感觉:人情少了,乡愁也淡了。有的年轻人节假日回岛,特别想和亲朋好友在屋前小院里聚一聚,再尝一尝家乡的味道。原本生意日渐清淡的乡厨,也重新得到了“吃货”的追捧。
徐伟还记得,几十年前如果台面上有鸡、鸭、鱼、肉“四大金刚”,再加上甲鱼、黄鳝等河鲜,那就是体面的。而现在的乡宴开始与城市接轨,大王蛇、澳龙、大闸蟹也成了常见菜,不少人家甚至以海鲜为主,考验着食材的新鲜和厨师的手艺。刚开始起步,徐伟也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脉的积累需要时间。三年间,随着朋友间的口口相传,徐伟的生意越来越好,春秋两季的周末节假日几乎排满,尤其5月、10月两个“黄金月”,想要预定还得提早好几周。
乡间宴席一般根据东家的要求“个性化定制”:冷菜10个,热菜10个,再加上点心、汤和水果,从实惠的千元标准到两三千都有。除了海鲜以外,新鲜蔬菜、肉类等食材都取材于岛上。像徐伟拿手的蟹粉狮子头,就是一道热门口碑菜:肉要手工剁碎,肥瘦比例严格控制在3比7,还要用2.2两到2.5两的崇明清水蟹来拆蟹粉,保证口感。“但凡桌子上有蟹粉狮子头这道菜,起码是一桌2500元以上的标准,请客的人家算是比较豪气的。”徐伟告诉记者,岛上的村民一向喜欢河鲜,清蒸鱼也是一道必点菜:清明前的刀鱼,端午的凤尾鱼、梅子鱼,或清蒸或红烧,上鱼前循旧例放一放鞭炮,寓意吉祥。结婚喜宴上,每桌还必上一碗名为“团圆”的点心,汤圆要喜宴双方亲戚亲自动手做,再用红双喜碗装上,撒点糖,勾芡成甜蜜蜜的糖水汤底,配以软糯的实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
像徐伟这样的乡厨,既会做传统土菜,又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在岛上特别抢手。一般承办的酒宴大多在七八桌,最多三十桌也不在话下。掌勺的只需他一人,到宴席那天,再请上亲戚或邻居做做“临时工”,帮忙打打下手就可以了。除了乡间的传统宴席,岛上的团建拓展活动日益丰富,也常常会邀请徐伟去掌勺。像丰收节的“田园大餐”就是徐伟精心设计的:一道传统的“五谷丰登”囊括了芋艿、毛豆等中秋时令菜;青椒、茄子、空心菜全部从农场的菜地里新鲜采摘下来;月亮虾饼、咖喱鸡块、罗宋汤则是孩子的最爱,这套中西合璧的菜谱既照顾到了客人的喜好,又体现了横沙的特色。
相比过去岛外年终无休的生活状态,如今“做五休二”不仅灵活自由,还能照顾到在横沙岛留守的父母,这是徐伟安心回岛的重要原因。其实,“吃一块肉便能口舌生津一天,一家人办事、全村人都参与”的乡宴并没有渐行渐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乡间继续传承……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