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生态发展之道” 好生态让崇明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2018-10-1 13:52:00发布85次查看
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门户”、长三角“前厅”、上海“北大门”,由于受地缘、历史、基础等因素影响,崇明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上海市其它地区。崇明一直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最终“换道前行”,坚定走“生态发展之道”已让百姓感受到好生态的“发展红利”。
“崇明”和“生态”不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找到“生态发展之道”是不断摸索、碰壁、再尝试的曲折过程。上世纪80年代,崇明吸收市区工业辐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葵花吊扇、远东冰箱等品牌全市甚至全国闻名。不过90年代开始,岛屿经济固有的劣势开始显现,崇明工业发展陷入滑坡亏损,一些企业被迫向外转移。崇明开始尝试改善投资环境、尝试加大开发力度等,但始终收效不大。
是继续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还是另辟蹊径找发展路子?崇明选择了后者。进入新世纪后,上海市、原崇明县两级党委政府都意识到必须正视崇明发展传统经济的“先天不足”,要扬长避短,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协调起来。2016年12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指出到2020年崇明将形成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
生态发展之道,让崇明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崇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已覆盖全区18个乡镇、269个行政村、129个居住小区,“垃圾河滩随手扔,路过都要捂鼻子”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崇明明确到2018年实现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的目标,此前已邀请中车集团、北控水务、远达股份、上海电气4家企业在四个乡镇开展提标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村沟宅河恢复到了能“淘米洗衣冲凉澡”的清澈。目前,崇明拥有各类森林资源4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25.7%,但崇明还在植树造林——不是为了“数据好看”,而是促进林、旅、文化等多功能叠加,通过设林间跑步道、骑行道等方式,增加人们对林业建设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