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宫廷建筑”,
大家都会首先想到北京故宫,
亭台楼宇、巍峨屹立。
上海也有座让人惊艳的小“故宫”!
大部分上海人都不知道,
近20年来,
即使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未曾进去过。
小申就曾剧透过这一绝美建筑即将开放,
看了一大波美图之后,
读者纷纷追问何时开放,期待许久
就在国庆试运营,
终于可以去拍照啦!
80多年老建筑,历经沧桑
这座图书馆,
不仅拥有着古风十足的琉璃瓦和彩绘墙华丽的外表。
每一处痕迹都见证着
上海这80年以来的重要历史变迁!
时光倒退到80年前,
图书馆是当时“大上海计划”中重要的一份子,
其中还包括现在的长海医院影像楼,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等,
而计划的初衷呢,
是为了长民族志气,弘扬我们中华文化。
于1935年建成后,
却因经历战争未满一年就被迫关闭。
曾作为同济中学校舍,后来就空置多年。
直到2004年,
上海市政府的《江湾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正式出台,
这个市级历史保护文物的“改建修缮”才被提上议程,
终于要在今年10月1日重回大众视野。
三大细节,绝对不能错过
这座建筑
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大酉设计,
之后由一百多名工匠历时一年,
以修旧如旧的工艺,
将图书馆里珍贵的彩绘、琉璃瓦、水磨石等
最大程度进行保留。
走过祥云花饰装点的拱门,
就这样光逛逛门外都需要大半日的时间。
一圈功课做下来,
这三处细节一定不能错过,
大堂屋顶的彩绘,
部分是原件,
其余的则是按照彩绘原件完完全全的复制的,
非常气派。
一缕缕阳光透过天窗洒在房檐上,
让整个老建筑变得温暖通透。
用线切割加工钢板冷拉成形,
再锻打热弯,让惊艳的“孔雀”重现人间。
然而放在80年前没有焊接的年代,
全部依靠铆钉将铁铆在一起;
着实为国人的手艺感到自豪。
有着琉璃瓦和彩绘墙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在上海却并不多见。
使用的都是价格低廉的石材。
围栏扶手经过80多年的风吹雨淋,
已经开始渐渐沙化。
几乎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就连你脚下踩着的地板也有80多岁的高龄,
这个图书标志也是经过重新修复的
这个图书馆外貌是古旧的,
但是内部却是中西集合!
构成的古典的中式风格。
镂空雕花等西洋风格的现代装修。
对老建筑历史痕迹保护性修缮和展示,
更会陈列展出了大约1000多件文物,
其中有80%都是首次展出。
它按照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
实现借阅数字化、图书内容数字化。
看看书,拍拍照了!
整座建筑在灯光的辉映下
更是流光溢彩、璀璨辉煌,国庆赶紧走起~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地点:杨浦区黑山路181号
*2018年国庆节期间将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