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网红”小故宫”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国庆起试开放
2018-9-28 18:59:39发布115次查看
图书馆外观。
位于恒仁路128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在历经三年多的修缮扩建后,将于国庆开门迎客。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前身是“旧上海市图书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于1936年建成开放。但由于限于经费不足,当时著名建筑师董大酉的设计蓝图并没有全部实现,仅建成了接近一半的建筑体量就投入了使用。
时隔80多年后,杨浦区确立“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最优方式的更新和再生”的保护修缮工作理念,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扩建,从而实现建筑师最初设计的“井”字型布局构想。其中修缮属于“旧上海市图书馆”的面积为3960平方米,扩建面积为10192平方米。
八十多年老建筑焕新重生
图书馆外立面修复手法介绍。
董大酉先生在建筑的整体外观设计上,采纳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三段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整个建筑庄重典雅,具有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的鲜明特色。
二楼大厅的孔雀门。
修缮后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其呈现出的历史原貌有几大亮点:一楼门厅铺设的红缸砖地坪、大厅天花彩画的修复、二楼大厅的孔雀门、门楼的修复。
这座古城楼式的图书馆,雕梁画栋,重楼飞檐,以80多岁的高龄重生,连接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未来。
看今朝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在建筑的空间改造中以“支持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规划了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等4个基本功能区。在不同区域内,按照实际的业务项目需求,开辟相应的服务空间,同时为多种活动的交叉、融合预留了各种可能。
图书网借平台(书界)。
图书借阅突破了身份认证限制,通过信用认证和办理读者证的读者均可获得图书借阅服务。读者可通过“杨浦书界”app、杨图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支付宝”app等移动智能终端平台进行图书借阅。
新馆还将引入朗读亭、录音棚等新技术设备,打造有声图书馆项目,为市民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并且将配备ar智能互动导览系统,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进行ar体验,获取新馆的历史故事。此外,杨浦图书馆将和第三方文化企业将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以营造书香社会为目的,在新馆共同打造“杨浦人文书房”。
在这座外观传统、功能现代的图书馆,读者可以感知到杨浦乃至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能够体验到杨浦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独具特色创新文化承载区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文保建筑入场须文明有序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将于10月1日起试开放。试开放期间,开放时间为9:00-18:00(每周五上午闭馆,下午12:30开放;逢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入馆须凭本人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或本人的二代身份证、电子学生证等有效证件。
图书馆内景。上图均为王泳婷摄。
新馆阅览坐席共692个,馆内最多能同时容纳800位读者,因文保建筑承重安全需要,达到上限时将采取限流措施。市民读者可登陆杨浦区图书馆网站(http://www.yplib.org.cn/),或关注“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掌握限流情况。
温馨提示:建议市民错峰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前往新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