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结果墙外飘香" 浦东推进教师赴美研修成果共享
2018-9-28 9:28:30发布132次查看
近日,“赴美四期”交流研修团实践展示活动在上海市进才中学举行,3名浦东教师将一年前带去美国的课题在浦东的本土化实践,进行了交流和分享。由前四期赴美研修教师组建的志愿讲习团,也拿出了一份包含34门课的培训课程清单。而在10月7日,“赴美五期”的20名教师又将奔赴美国加州,其中有一半教师是由南汇新城镇政府委托订单式培养。
经过多年的积累,浦东教师赴美研修这一项目的品牌效应正在不断地辐射、扩大,无论是在自家浦东、还是在更广阔的教育国际化舞台上,都彰显其影响力。
“墙内”结硕果
红利辐射学校、学区和街镇
“浦东新区教师赴美研修项目”启动于2014年,迄今共有111名教师赴美国加州进行浸润式的教育观察和课堂实践。这些教师的专业覆盖语文、数学、外语、政治、自然、信息科技等13门学科,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校)基础教育全学段。团队的赴美,为的是归来后将研修成果带给更多人,这是赴美研修教师共同的期许。
让研修成果在自己所在学校“生根发芽”是第一步。建平中学科技辅导员冯碧薇,基于《美国加州与中国上海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比较研究》这一课题成果,回国后领衔参与了学校对学生进行stem教育的整体规划,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赛事的成绩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进才中学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杜文豪,则将艺术和经济理念融入3d设计课程,带领学生参与多项比赛并获佳绩。上海市实验东校教师祝俊风,则带领团队开发了各类stem课程,学校还设立了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stem工作室。
在惠及本校教师的基础上,赴美研修团队有了更大的愿景:将回国后本土实践的成果辐射给更多的教育同仁。
今年6月,“浦东新区赴美研修教师志愿讲习团”正式成立,首发阵容由四期研修团的20名中小幼教师组成。经过一个暑期的酝酿和完善,讲习团的首份完整版培训课程清单于9月出炉。记者看到,这份清单包括34门课,主题聚焦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课堂教学的难题,包括stem教育、项目化学习、思维导图的实践与运用等,每门课都就适合对象、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授课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北蔡学区、高东学区和观澜办学联盟等在内的多个校际联盟组织“下单”,邀请讲习团的教师去各成员学校授课、开讲座。今年暑假,赴美研修项目成果的首个拓展实践基地学校——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让10名青年教师一起参与了“赴美五期”的行前培训,老师们已将收获带到了新学年的课堂里。
随着浦东教师赴美研修品牌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浦东学校、街镇乐意将老师送到这个平台上培养。即将奔赴加州的“赴美五期”20名教师中,就有一半系南汇新城镇委托项目进行订单式培养。“临港的腾飞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培养机制,我们看中的正是赴美研修项目的高品质,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提升临港学校的师资水平。”南汇新城镇副镇长王炯彦说。
“墙外”也飘香
研修成果推动教育国际交流
赴美研修团队的成果除了在浦东的教育热土上不断辐射,还悄然延伸到了浦东教育的国际交流活动中。
一年前,“赴美四期”以川沙中学教师王谦为领衔的一组团队,带着课题《美国加州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去美国找答案。王谦观察到,类似于《瓦尔登湖》这样的一本书,美国学生要读1至2周。“而我们的高中生往往只在教材中碎片化地接触这样的经典著作,类似‘管中窥豹’。”他说。回国后,王谦和另一位同仁在创新实验班开展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尝试,邀请学生花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地读一部著作,并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报告、海报、漫画等多种形式呈现阅读体会。过去一年,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先后读完了《四世同堂》《巴黎圣母院》《复活》等中外经典著作,提升了阅读能力、创新性思维、合作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今年4月,法国上萨瓦省安纳西佛瑞中学师生到访川沙中学。两校师生相约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活动,他们事先各自读完了中文版和法文版的《小王子》,并面对面交流了阅读体会:法国学生设计了一场趣味问答,川中学子则演绎了一出四幕情景剧。
无独有偶,“赴美四期”学员、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教师赵艳雯,从加州回来后申报了区级课题《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之后在她的倡议下,学校举行了“节日我知道”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来自芬兰和浦东的教师尝试合作教研,一起为学生上节日文化课,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讲到了芬兰的仲夏节等。浦东学生还把写的信和画的小报邮寄给芬兰的小伙伴,并收到了回信。“就在最近,二中心的师生前往芬兰库奥皮奥市参加了交流活动。”赵艳雯介绍,他们带去了关于阅读素养的问卷,并对当地师生进行了访谈。“我的设想是,能逐步在与学校结对的多个国家的学校中开展关于阅读素养的调查,把赴美研修的成果进一步拓展下去。”她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