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海大戏院,位于复兴中路路口,对面是大家所熟知的上海理工大学。它与上海文化广场仅一街之隔,上海大戏院名气却远不如其他同行,其历史更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老底子上海人,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上海大戏院其实是个“半路出家”的电影院,1942年建成之初本是演话剧的,1956年才改映电影(后名为上海电影院)。
1941年初,由法侨白伐特和苏侨赵福克合营的上海影院公司购得辣斐德路近亚尔培路口(今复兴中路近陕西南路口西北转角)地块兴建影戏院。始建于1942年,初名银光大戏院,1943年正式营业,更名为上海大戏院。1956年1月18日影院更名为上海电影院,并收归国有。此后的几十年,上海电影院经历了几番浮沉,虽承载了一代上海人的记忆,但终究敌不过时代更迭的巨浪,由盛转衰。
2011年1月,上海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停业整顿。2017年,74岁的上海大戏院回来了。
经过重建与整修,上海大戏院整体变的更加的现代化,时尚化。戏院入口是半开放式的公共广场,它不仅是售票区,也是街道的延伸。上海大戏院楼层表皮都被石材包裹,这一类似天窗的开口非常有特色,当光洒向走廊,给人一种平静、庄严的感觉。
若以观众席论,上海大戏院只能算小剧场,现有11x22个座位,加座极限也仅有300席。但在正式开张后,白天也会把整个剧场打开,开展各种活动和展览,它开放给市民的不止这近300席座位。
对于老底子上海人来说,上海大戏院不仅仅是“看戏”的地方,还承载了一代人的情感与故事。可能会被时代巨浪所吞没,所幸它还在那里。